云想衣裳花想容
作者:cmscn 日期:2006-12-28
程序员真实写真:35岁前成功的12条黄金法则
作者:cmscn 日期:2006-12-28
要离开程序了,心里面很多失落,未来的路到底怎么样. 贴一段激励自己, 也激励所有的IT人员吧!!
第一章:一个目标
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1、你为什么是穷人,第一点就是你没有立下成为富人的目标
2、你的人生核心目标是什么?
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
3、起跑领先一步,人生领先一大步:成功从选定目标开始
4、贾金斯式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成功?真正能完成自己计划的人只有5%,大多数人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就是沦为缺乏行动的空想
5、如果你想在35岁以前成功,你一定在25至30岁之间确立好你的人生目标
6、每日、每月、每年都要问自己:我是否达到了自己定下的目标
第二章:两个成功基点
站好位置,调正心态,努力冲刺,35岁以前成功
(一)人生定位
1、人怕入错行: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2、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3、从三百六十行中选择你的最爱
人人都可以创业,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创业成功
4、寻找自己的黄金宝地
(二)永恒的真理:心态决定命运,35岁以前的心态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1、不满现状的人才能成为富翁
2、敢于梦想,勇于梦想,这个世界永远属于追梦的人
3、35岁以前不要怕,35岁以后不要悔
4、出身贫民,并非一辈子是贫民,只要你永远保持那颗进取的心。中国成功人士大多来自小地方
5、做一个积极的思维者
6、不要败给悲观的自己
有的人比你富有一千倍,他们也会比你聪明一千倍么?不会,他们只是年轻时心气比你高一千倍。
人生的好多次失败,最后并不是败给别人,而是败给了悲观的自己。
7、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
8、宁可去碰壁,也不要在家里面壁
克服你的失败、消极的心态
(1)找个地方喝点酒
(2)找个迪厅跳跳舞
(3)找帮朋友侃侃山
(4)积极行动起来
第三章:三大技巧
1、管理时间: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
把一小时看成60分钟的人,比看作一小时的人多60倍
2、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3、自我管理,游刃有余
(1)创业不怕本小,脑子一定要好
(2)可以开家特色店
(3)做别人不愿做的生意
第四章:四项安身立命的理念
35岁以前一定要形成个人风格
1、做人优于做事
做事失败可以重来,做人失败却不能重来
(1)做人要讲义气
(2)永不气馁
2、豁达的男人有财运,豁达的女人有帮夫运
35岁以前搞定婚姻生活
3、忠诚的原则:35岁以前你还没有建立起忠诚美誉,这一缺点将要困扰你的一生
4、把小事做细,但不要耍小聪明
中国人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把小事做完美的人太少
第五章:五分运气
比尔?盖茨说: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
1、人生的确有很多运气的成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中国的古训说明各占一半
2、机会时常意外地降临,但属于那些不应决不放弃的人
3、抓住人生的每一次机会
机会就像一只小鸟,如果你不抓住,它就会飞得无影无踪
4、者早一步,愚者晚一步
第六章:六项要求
1、智慧
(1)别人可你以拿走你的一切,但拿不走你的智慧
(2)巧妙运用自己的智慧
(3)智者与愚者的区别
2、勇气
(1)勇气的力量有时会让你成为超人
(2)敢于放弃,敢于舍得
3、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领袖气质
(1)激情感染别人
(2)三o七法则实现领袖气质
(3)拍板决断能力
(4)人格魅力
4、创造性:不要做循规蹈矩的人
25-35岁是人生最有创造性的阶段,很多成功人士也都产生在这一阶段
5、明智
(1)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定向聚焦
(2)尽量在自己的熟悉的领域努力
6、持之以恒的行动力:在你选定行业坚持十?E
转http://www.javaresearch.org/article/60374.htm
第一章:一个目标
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1、你为什么是穷人,第一点就是你没有立下成为富人的目标
2、你的人生核心目标是什么?
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
3、起跑领先一步,人生领先一大步:成功从选定目标开始
4、贾金斯式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成功?真正能完成自己计划的人只有5%,大多数人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就是沦为缺乏行动的空想
5、如果你想在35岁以前成功,你一定在25至30岁之间确立好你的人生目标
6、每日、每月、每年都要问自己:我是否达到了自己定下的目标
第二章:两个成功基点
站好位置,调正心态,努力冲刺,35岁以前成功
(一)人生定位
1、人怕入错行: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2、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3、从三百六十行中选择你的最爱
人人都可以创业,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创业成功
4、寻找自己的黄金宝地
(二)永恒的真理:心态决定命运,35岁以前的心态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1、不满现状的人才能成为富翁
2、敢于梦想,勇于梦想,这个世界永远属于追梦的人
3、35岁以前不要怕,35岁以后不要悔
4、出身贫民,并非一辈子是贫民,只要你永远保持那颗进取的心。中国成功人士大多来自小地方
5、做一个积极的思维者
6、不要败给悲观的自己
有的人比你富有一千倍,他们也会比你聪明一千倍么?不会,他们只是年轻时心气比你高一千倍。
人生的好多次失败,最后并不是败给别人,而是败给了悲观的自己。
7、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
8、宁可去碰壁,也不要在家里面壁
克服你的失败、消极的心态
(1)找个地方喝点酒
(2)找个迪厅跳跳舞
(3)找帮朋友侃侃山
(4)积极行动起来
第三章:三大技巧
1、管理时间: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
把一小时看成60分钟的人,比看作一小时的人多60倍
2、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3、自我管理,游刃有余
(1)创业不怕本小,脑子一定要好
(2)可以开家特色店
(3)做别人不愿做的生意
第四章:四项安身立命的理念
35岁以前一定要形成个人风格
1、做人优于做事
做事失败可以重来,做人失败却不能重来
(1)做人要讲义气
(2)永不气馁
2、豁达的男人有财运,豁达的女人有帮夫运
35岁以前搞定婚姻生活
3、忠诚的原则:35岁以前你还没有建立起忠诚美誉,这一缺点将要困扰你的一生
4、把小事做细,但不要耍小聪明
中国人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把小事做完美的人太少
第五章:五分运气
比尔?盖茨说: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
1、人生的确有很多运气的成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中国的古训说明各占一半
2、机会时常意外地降临,但属于那些不应决不放弃的人
3、抓住人生的每一次机会
机会就像一只小鸟,如果你不抓住,它就会飞得无影无踪
4、者早一步,愚者晚一步
第六章:六项要求
1、智慧
(1)别人可你以拿走你的一切,但拿不走你的智慧
(2)巧妙运用自己的智慧
(3)智者与愚者的区别
2、勇气
(1)勇气的力量有时会让你成为超人
(2)敢于放弃,敢于舍得
3、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领袖气质
(1)激情感染别人
(2)三o七法则实现领袖气质
(3)拍板决断能力
(4)人格魅力
4、创造性:不要做循规蹈矩的人
25-35岁是人生最有创造性的阶段,很多成功人士也都产生在这一阶段
5、明智
(1)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定向聚焦
(2)尽量在自己的熟悉的领域努力
6、持之以恒的行动力:在你选定行业坚持十?E
转http://www.javaresearch.org/article/60374.htm
百度有个超长的域名 你们知道么
作者:cmscn 日期:2006-12-15
http://www.mamashuojiusuannizhucedeyumingzaichangbaidudounengsousuochulai.cn/
汉语拼音是
妈妈说就算你注册域名再长百度都能搜索出来
听说GOOGLE也有一个
http://www.mamashuojiusuannizhucedeyumingzaichanggoogledounengsousuochulai.cn/
而且这么变态的事是GOOGLE先干的
百度随后模仿的
汉语拼音是
妈妈说就算你注册域名再长百度都能搜索出来
听说GOOGLE也有一个
http://www.mamashuojiusuannizhucedeyumingzaichanggoogledounengsousuochulai.cn/
而且这么变态的事是GOOGLE先干的
百度随后模仿的
一个全世界最珍贵的故事——职场人不得不看(转)
作者:cmscn 日期:2006-12-15
一对新婚夫妇生活贫困,要靠亲友的接济才能活下去。一天,丈夫对妻子说:“亲爱的,我要离开家了。我要去很远的地方找一份工作,直到我有条件给你一种舒适体面的生活才会回来。我不知到会去多久,我只求你一件事,等着我,我不在的时候要对我忠诚,我也会对你忠诚的。”
很多天后,来到一个正在招工的庄园,他被录用了。他要老板答应他一个请求:“请允许我在这里想干多久就多久,当我觉得应该离开的时候,您就要放我走。我平时不想支取报酬,请您将我的工资存在我的账户里,在我离开的那天,您在把我挣的钱给我。”双方达成协议。
年轻人在那里一工作就是20年,中间没有休假。一天,他对老板说:“我想拿回我的钱,我要回家了。”老板说:“好吧,我们有协议,我会照协议办的。不过我有个建议,要么我给你钱,你走人;要么我给你三条忠告,不给你钱,然后你走人。你回房间好好想想再给我答复。”
他想了两天,然后找到老板说:“我想要你那三条忠告。”老板提醒说:“如果给你忠告,我就不给你钱了。”年轻人坚持说:“我想要忠告。”
于是老板给了他“三条忠告”:
第一,永远不要走捷径。便捷而陌生的道路可能要了你的命。
第二,永远不要对可能是坏事的事情好奇,否则也会要了你的命。
第三,永远不要在仇恨和痛苦的时候作决定,否则你以后一生会后悔的。
老板接着说:“这里有三个面包,两个给你路上吃,另一个等你回家后和妻子一起吃吧。”
在远离自己深爱的妻子和家庭20年后,男人踏上了回家的路。一天后,他遇到了一个人,那人问他:“你去哪里?”他回答:“我要去一个沿着这条路要走20多天的地方。”那人说:“这条路太远了,我认识一条捷径,几天就能到。”他高兴极了,正准备走捷径的时候,想起老板的第一条忠告,他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后来,他得知那个人让他走的所谓捷径完全是个圈套。
几天后,他走累了,发现路边有家旅馆,他打算住一夜,付过房钱后他躺下睡了。睡梦中他被声惨叫惊醒,他跳了起来,正想开门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但他想起了第二条忠告,于是回到床上继续睡觉。起床后喝完咖啡,店主问他是否听到了叫声,他说听到了,店主问:“您不好奇吗?”他回答说不好奇。店主说:“您是第一个活着从这里出去的客人。我的独子有疯病,他经常大声叫着引客人出来,然后将他杀死埋掉。”
他接着赶路,终于在一天的黄昏时分,远远望见了自己的小屋。屋里的烟囱正冒着炊烟,还依稀可以看见妻子的身影,虽然天色昏暗,但他依然看清了妻子不是一个,还有一个男子伏在她的膝头,她抚摸着他的头发。看到这一幕,他的内心充满仇恨和痛苦,他想跑过去杀了他们,他深吸一口气,快步走了过去,这时他想起了第三条忠告,于是停下来,决定在原地露宿一晚,第二天在做决定。天亮后,已恢复冷静的他对自己说:“我不能杀死我的妻子,我要回到老板那里,求他收留我,在这之前,我想告诉我的妻子我始终忠于她。”她走到家门口敲了敲门,妻子打开门,认出了他,扑到他的怀里,紧紧的抱住了他。他想把妻子推开,但没有做到。他眼含泪水对妻子说:“我对你是忠诚的,可你背叛了我......”
妻子吃惊的说:“什么?我从未背叛过你,我等了你20年。”
他说:“那么昨天下午你爱抚的那个男人是谁?”
妻子说:“那是我们的儿子。你走的时候我刚刚怀孕,今年他已经20岁了。”
丈夫走进家门,拥抱了自己的儿子。在妻子忙着做晚饭的时候,他给儿子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一家人坐下来一起吃面包,他把老板送的面包掰开,发现里面有一沓钱-那是他20年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工钱。
很多天后,来到一个正在招工的庄园,他被录用了。他要老板答应他一个请求:“请允许我在这里想干多久就多久,当我觉得应该离开的时候,您就要放我走。我平时不想支取报酬,请您将我的工资存在我的账户里,在我离开的那天,您在把我挣的钱给我。”双方达成协议。
年轻人在那里一工作就是20年,中间没有休假。一天,他对老板说:“我想拿回我的钱,我要回家了。”老板说:“好吧,我们有协议,我会照协议办的。不过我有个建议,要么我给你钱,你走人;要么我给你三条忠告,不给你钱,然后你走人。你回房间好好想想再给我答复。”
他想了两天,然后找到老板说:“我想要你那三条忠告。”老板提醒说:“如果给你忠告,我就不给你钱了。”年轻人坚持说:“我想要忠告。”
于是老板给了他“三条忠告”:
第一,永远不要走捷径。便捷而陌生的道路可能要了你的命。
第二,永远不要对可能是坏事的事情好奇,否则也会要了你的命。
第三,永远不要在仇恨和痛苦的时候作决定,否则你以后一生会后悔的。
老板接着说:“这里有三个面包,两个给你路上吃,另一个等你回家后和妻子一起吃吧。”
在远离自己深爱的妻子和家庭20年后,男人踏上了回家的路。一天后,他遇到了一个人,那人问他:“你去哪里?”他回答:“我要去一个沿着这条路要走20多天的地方。”那人说:“这条路太远了,我认识一条捷径,几天就能到。”他高兴极了,正准备走捷径的时候,想起老板的第一条忠告,他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后来,他得知那个人让他走的所谓捷径完全是个圈套。
几天后,他走累了,发现路边有家旅馆,他打算住一夜,付过房钱后他躺下睡了。睡梦中他被声惨叫惊醒,他跳了起来,正想开门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但他想起了第二条忠告,于是回到床上继续睡觉。起床后喝完咖啡,店主问他是否听到了叫声,他说听到了,店主问:“您不好奇吗?”他回答说不好奇。店主说:“您是第一个活着从这里出去的客人。我的独子有疯病,他经常大声叫着引客人出来,然后将他杀死埋掉。”
他接着赶路,终于在一天的黄昏时分,远远望见了自己的小屋。屋里的烟囱正冒着炊烟,还依稀可以看见妻子的身影,虽然天色昏暗,但他依然看清了妻子不是一个,还有一个男子伏在她的膝头,她抚摸着他的头发。看到这一幕,他的内心充满仇恨和痛苦,他想跑过去杀了他们,他深吸一口气,快步走了过去,这时他想起了第三条忠告,于是停下来,决定在原地露宿一晚,第二天在做决定。天亮后,已恢复冷静的他对自己说:“我不能杀死我的妻子,我要回到老板那里,求他收留我,在这之前,我想告诉我的妻子我始终忠于她。”她走到家门口敲了敲门,妻子打开门,认出了他,扑到他的怀里,紧紧的抱住了他。他想把妻子推开,但没有做到。他眼含泪水对妻子说:“我对你是忠诚的,可你背叛了我......”
妻子吃惊的说:“什么?我从未背叛过你,我等了你20年。”
他说:“那么昨天下午你爱抚的那个男人是谁?”
妻子说:“那是我们的儿子。你走的时候我刚刚怀孕,今年他已经20岁了。”
丈夫走进家门,拥抱了自己的儿子。在妻子忙着做晚饭的时候,他给儿子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一家人坐下来一起吃面包,他把老板送的面包掰开,发现里面有一沓钱-那是他20年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工钱。
[转]老程序员十年生涯黯然总结
作者:cmscn 日期:2006-12-14
今年是我大学毕业满10年的日子,也是我投身it技术的第10年。一直想能对过去的经历做些回顾与反思,以更好地走向未来,但总没有笔。刚好csdn举办“讲述程序员的故事”征文,这件事成了一个引子,我终于趁着暑期有时间,敲了一天键盘,便有了这篇人生自述。
1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比较长的一个阶段,10年之后,同期大学毕业的同学情况差异之大,让人叹息命运之变幻莫测。
我在此记录下了我的生活足迹,由于时间较长,有些事记得不太清了,但我是尽量真实的记录当时的情况,有兴趣看我这篇长文的人请把我看成是一个在你我中间一块生活,一起喜怒哀乐,一起努力的平凡人,相信我们之间会有很多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
好,就说到此吧。
序
从1994到2003,不知不觉之间,我已在计算机技术的世界里沉浸了十年。有位哲人说过:如果一个人能用十年的时间专心致志地研究一门学问,或学习一门手艺,或从事一个职业,他一定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我天资平庸,但哲人的话是有道理的。我用十年的时间先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程序员,再成为了一个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教师。十年磨一剑,蓦然回首,年华如水,青春如歌!
我父母都是城市中的平民,家境仅能解决温饱,我想我可能代表了中国社会的一大类青年,我的经历与体会可能会对许多条件并不好的年青程序员有所启示:只要努力,天资差与环境不好都是可以克服的。因为我不是牛人,所以我不能教你如何成为牛人,我只是尽量真实地写下我的经历与感触,写一个平凡人的努力过程。我为我是一个软件开发者而自豪,为我从事的教书育人的事业而自豪,并愿意为中国落后的软件业尽己菲薄之力,为此,我人生无悔!
我想分为三部分讲述我的人生经历:上篇:学习人生:主要是我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经历与感触,时间跨度大约是从1994~1996年;中篇:艰难人生:主要是我流迹社会,失业一年半,三次考研的痛苦经历;时间跨度大约是从1997~1999年;下篇:实践人生:主要是我的技术实践经历:在公司打工,开发软件,毕业求职与教书生涯,时间跨度是1999~2003。
一 计算机是什么东西?
我是七十年代初在中国出生的那一代人,等我们长大开始读书时,文革已经结束,相对于我们的兄长,从我们这一代开始,以后出生的孩子都能受到较为正规的教育,这是我们幸运的地方。
也就是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七十年代末,以美国为技术资源中心的计算机技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这时正是世界性的“软件危机”极为严重的时候,计算机技术各方面都在酝酿着新的突破,而此时比尔盖茨也正在准备构建他的明日微软帝国。
七十年代末与八十年代初,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不到一点计算机技术的影子,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99%以上的人连“计算机”这个词恐怕都没听说过,中国游离于信息技术大门之外。
在“振兴中华”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八十年代,整个中国真的是呈现出一种勃勃的生机,这是一个民族在经历百年耻辱,十年挫折之后的再起步,象一些老歌---《金梭与银梭》,《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就是当时青年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体现。这种环境下,对于正在成长中的我们这一批少年,在潜意识中有极为深刻的影响,我们认为爱国与振兴中华是天经地义的事,并且成为了努力学习的主要动力(呵呵,现在的一些“愤青”---愤怒青年一定会说我们当时被“洗脑”了,也许真的是吧,这种信念确实会给人以极大的动力,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好,至少我不会有现在这一批青年所经历的非常迷茫的感觉)。
1986年我考上了桂林市重点高中---桂林中学,在那儿,我第一次见到了电脑。
1.中学的计算机兴趣班
1987年我在桂林中学读高二,桂中是重点高中,条件较好,当时学校课外安排了两个班:无线电班和计算机班,我上的是计算机班,当时用的微机是apple ii,用basic编程。记得当时中国也开发了一种同档次的计算机,叫做中华学习机,要在中小学中大力推广,但apple ii后来发展成了著名的mac系列,并拥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而中国的中华学习机,还有后来的小霸王等电脑学习机,都无疾而终了。
学校安排上机,有同学不知从哪找来了一些有趣的basic程序,什么“比翼双飞”,“飞机空战”等等,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小游戏,当时他抄了厚厚一本,一上机就敲一些到计算机中运行,而我是一点也不会,只有站在一边看的份。
那时会计算机的人很少,老师讲的我又不明白,考试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过的。呵呵,后来我读研打工时,在网上看到洛阳一个高中生用vb编的一个“电子书童”程序,水平之高,我当时真是没法比。
1989年六四动乱,广西高考名额一下减了7000多,竞争激烈,十几人里才能取一个,由于压力过大,我高考前夕失眠,第二天考语文,120分的试卷当时只考了68分,因而与重点高校无缘。本想复读,但父母怕我来年考不上,一定要让我读广西大学,我万分不情愿地顺从了父母的意愿,去了我不喜欢的学校,读了我不喜欢的专业。男怕入错行,我在大学毕业后重新开始学我喜欢的专业,足足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才转过来,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走了一条长长的弯路,所以,父母的决定对缺乏经验与决断力的孩子而言,真的是非常重要。
现在想起来,父母当时没错,我也没错,那都是在时代与社会环境下的自然选择。
2.失败的四年本科与工作初期
作为六四之后第一批进入大学的本科生,我们学习了两年的“六四风波的反思”,四年里我是个老老实实的好学生,但四年除了玩命过了六级,什么也没学会。
记得大学第一节课就是basic语言,呵呵,也根本没学会,但我看来注定了要与basic难解难分了,后面的实践篇中我会讲我用basic开发的事。
大学里我学的专业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学过微机原理与fortran,上机时还用的是古老的主机加终端方式的计算机(叫做l/f机),我上机时真是一塌糊涂,因为这门课我从没学进去,也从没学懂过。有同学很厉害的,会用电脑打印出许多漂亮的图片(当然现在看起来很粗糙,针式打印机打的),我那时就称这些人为牛人了。
呵呵,我如果没记错的话,做超级解霸的梁肇新也是广西大学的,但不是我们系,记得我当时就已听到有关几个计算机牛人的事,估计其中就有他吧,如果我记错了,梁肇新先生请指正。在本科期间,我对电脑是神秘多于兴趣。这也说明我成为不了牛人与大师,天资有限。后来,我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如果能成为计算机方面的牛人与大师,请去翻翻他们的传记,绝大多数在本科期间就已展露出他们的才华。而我们现在的中国高校,这么多的本科生都在为考试、考研、考托、考g而奔忙,这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体制,扼杀了太多学生的创造性。结果是一个学生在大学里读得越认真,就受到的错误影响越大,我是用好几年的时间反思才得出这个结论的。所以,中国高校十几年数以几十万计的本科生中出不了可编写linux内核的杰出人才,一点也不奇怪。
1993年我毕业了,用我总结的一段话来说,是:
一张白纸进来,一脑浆糊出去。
毕业后我分到了一所号称是“中港合资”的生产蓄电池的公司,呵呵,刚刚工作的日子让我这个单纯的大学生被生活好好的教训了一下,许多无法以前想象的社会现象让我目瞪口呆,年轻气盛导致穿了小鞋,还只能忍气吞声。吃了生活的一个闷棍,我才明白,我除了有张文凭,什么都不是!
当时,我感到最郁闷的是我在公司里什么都不会做,一个电机烧坏了我楞不知如何下手修,公司老总办公室里的灯不亮了,学电的大学生我花了半小时楞不知原因在哪!我学的东西没一样能用的。开始我还以为是因为我在学校里没认真学,但后来问了很多同学,90%以上的都有同感,我现在终于认识到这不单是我个人的错,我自认为在学校中是很努力的,从未偷懒过,但如果90%以上的学生所学不能服务社会,这种教育体制一定存在问题。
四年里,我的电脑知识与技能=0!
现在看起来,我浪费了宝贵的四年光阴!但当时的环境与认识水平,也只能如此了,没有当初的浪费,怎有后来的珍惜?这是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
二 漫长的理论学习时期
1.从电脑培训班开始
我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是一个非常差的企业,我在那儿见识了几乎所有中国差的企业的弊端:人浮于事,拉帮结派,暗箭伤人,损公肥私……。可以想见,在这样的企业工作,人是多么的颓废。我在无聊之中过了大半年的时间。1994年4月的一天我去桂林新华书店买书,看到桂林电子工业学院老师举办一个电脑培训班,教打字、排版、常用dos命令等电脑使用基础,反正也没事,不如上个班学点东西吧。不曾想就是这样一个培训班,却根本影响了我的人生之路。
我清楚地记得当我第一次上机时,连电脑开关在哪都找不到,老师拿着一张五寸软盘,插入软驱,打开电源,在一阵“吱吱”的声音之后,屏幕上开始有英文字符出现,然后,教师在键盘上敲入几个键,电脑沉默一会,突然在屏幕上跳出一个小人,出现一行字:快快乐乐学电脑,还传出了音乐。我当时真是惊呆了,电脑怎么还会唱歌?现在想起来,那个软件其实是台湾松岗系列教学软件,而我一个大学本科生,在毕业之后居然对电脑无知到这个地步,我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俗语说:“一见钟情”。我是相信这种事的,因为就是这第一次上...
1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比较长的一个阶段,10年之后,同期大学毕业的同学情况差异之大,让人叹息命运之变幻莫测。
我在此记录下了我的生活足迹,由于时间较长,有些事记得不太清了,但我是尽量真实的记录当时的情况,有兴趣看我这篇长文的人请把我看成是一个在你我中间一块生活,一起喜怒哀乐,一起努力的平凡人,相信我们之间会有很多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
好,就说到此吧。
序
从1994到2003,不知不觉之间,我已在计算机技术的世界里沉浸了十年。有位哲人说过:如果一个人能用十年的时间专心致志地研究一门学问,或学习一门手艺,或从事一个职业,他一定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我天资平庸,但哲人的话是有道理的。我用十年的时间先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程序员,再成为了一个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教师。十年磨一剑,蓦然回首,年华如水,青春如歌!
我父母都是城市中的平民,家境仅能解决温饱,我想我可能代表了中国社会的一大类青年,我的经历与体会可能会对许多条件并不好的年青程序员有所启示:只要努力,天资差与环境不好都是可以克服的。因为我不是牛人,所以我不能教你如何成为牛人,我只是尽量真实地写下我的经历与感触,写一个平凡人的努力过程。我为我是一个软件开发者而自豪,为我从事的教书育人的事业而自豪,并愿意为中国落后的软件业尽己菲薄之力,为此,我人生无悔!
我想分为三部分讲述我的人生经历:上篇:学习人生:主要是我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经历与感触,时间跨度大约是从1994~1996年;中篇:艰难人生:主要是我流迹社会,失业一年半,三次考研的痛苦经历;时间跨度大约是从1997~1999年;下篇:实践人生:主要是我的技术实践经历:在公司打工,开发软件,毕业求职与教书生涯,时间跨度是1999~2003。
一 计算机是什么东西?
我是七十年代初在中国出生的那一代人,等我们长大开始读书时,文革已经结束,相对于我们的兄长,从我们这一代开始,以后出生的孩子都能受到较为正规的教育,这是我们幸运的地方。
也就是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七十年代末,以美国为技术资源中心的计算机技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这时正是世界性的“软件危机”极为严重的时候,计算机技术各方面都在酝酿着新的突破,而此时比尔盖茨也正在准备构建他的明日微软帝国。
七十年代末与八十年代初,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不到一点计算机技术的影子,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99%以上的人连“计算机”这个词恐怕都没听说过,中国游离于信息技术大门之外。
在“振兴中华”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八十年代,整个中国真的是呈现出一种勃勃的生机,这是一个民族在经历百年耻辱,十年挫折之后的再起步,象一些老歌---《金梭与银梭》,《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就是当时青年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体现。这种环境下,对于正在成长中的我们这一批少年,在潜意识中有极为深刻的影响,我们认为爱国与振兴中华是天经地义的事,并且成为了努力学习的主要动力(呵呵,现在的一些“愤青”---愤怒青年一定会说我们当时被“洗脑”了,也许真的是吧,这种信念确实会给人以极大的动力,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好,至少我不会有现在这一批青年所经历的非常迷茫的感觉)。
1986年我考上了桂林市重点高中---桂林中学,在那儿,我第一次见到了电脑。
1.中学的计算机兴趣班
1987年我在桂林中学读高二,桂中是重点高中,条件较好,当时学校课外安排了两个班:无线电班和计算机班,我上的是计算机班,当时用的微机是apple ii,用basic编程。记得当时中国也开发了一种同档次的计算机,叫做中华学习机,要在中小学中大力推广,但apple ii后来发展成了著名的mac系列,并拥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而中国的中华学习机,还有后来的小霸王等电脑学习机,都无疾而终了。
学校安排上机,有同学不知从哪找来了一些有趣的basic程序,什么“比翼双飞”,“飞机空战”等等,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小游戏,当时他抄了厚厚一本,一上机就敲一些到计算机中运行,而我是一点也不会,只有站在一边看的份。
那时会计算机的人很少,老师讲的我又不明白,考试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过的。呵呵,后来我读研打工时,在网上看到洛阳一个高中生用vb编的一个“电子书童”程序,水平之高,我当时真是没法比。
1989年六四动乱,广西高考名额一下减了7000多,竞争激烈,十几人里才能取一个,由于压力过大,我高考前夕失眠,第二天考语文,120分的试卷当时只考了68分,因而与重点高校无缘。本想复读,但父母怕我来年考不上,一定要让我读广西大学,我万分不情愿地顺从了父母的意愿,去了我不喜欢的学校,读了我不喜欢的专业。男怕入错行,我在大学毕业后重新开始学我喜欢的专业,足足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才转过来,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走了一条长长的弯路,所以,父母的决定对缺乏经验与决断力的孩子而言,真的是非常重要。
现在想起来,父母当时没错,我也没错,那都是在时代与社会环境下的自然选择。
2.失败的四年本科与工作初期
作为六四之后第一批进入大学的本科生,我们学习了两年的“六四风波的反思”,四年里我是个老老实实的好学生,但四年除了玩命过了六级,什么也没学会。
记得大学第一节课就是basic语言,呵呵,也根本没学会,但我看来注定了要与basic难解难分了,后面的实践篇中我会讲我用basic开发的事。
大学里我学的专业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学过微机原理与fortran,上机时还用的是古老的主机加终端方式的计算机(叫做l/f机),我上机时真是一塌糊涂,因为这门课我从没学进去,也从没学懂过。有同学很厉害的,会用电脑打印出许多漂亮的图片(当然现在看起来很粗糙,针式打印机打的),我那时就称这些人为牛人了。
呵呵,我如果没记错的话,做超级解霸的梁肇新也是广西大学的,但不是我们系,记得我当时就已听到有关几个计算机牛人的事,估计其中就有他吧,如果我记错了,梁肇新先生请指正。在本科期间,我对电脑是神秘多于兴趣。这也说明我成为不了牛人与大师,天资有限。后来,我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如果能成为计算机方面的牛人与大师,请去翻翻他们的传记,绝大多数在本科期间就已展露出他们的才华。而我们现在的中国高校,这么多的本科生都在为考试、考研、考托、考g而奔忙,这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体制,扼杀了太多学生的创造性。结果是一个学生在大学里读得越认真,就受到的错误影响越大,我是用好几年的时间反思才得出这个结论的。所以,中国高校十几年数以几十万计的本科生中出不了可编写linux内核的杰出人才,一点也不奇怪。
1993年我毕业了,用我总结的一段话来说,是:
一张白纸进来,一脑浆糊出去。
毕业后我分到了一所号称是“中港合资”的生产蓄电池的公司,呵呵,刚刚工作的日子让我这个单纯的大学生被生活好好的教训了一下,许多无法以前想象的社会现象让我目瞪口呆,年轻气盛导致穿了小鞋,还只能忍气吞声。吃了生活的一个闷棍,我才明白,我除了有张文凭,什么都不是!
当时,我感到最郁闷的是我在公司里什么都不会做,一个电机烧坏了我楞不知如何下手修,公司老总办公室里的灯不亮了,学电的大学生我花了半小时楞不知原因在哪!我学的东西没一样能用的。开始我还以为是因为我在学校里没认真学,但后来问了很多同学,90%以上的都有同感,我现在终于认识到这不单是我个人的错,我自认为在学校中是很努力的,从未偷懒过,但如果90%以上的学生所学不能服务社会,这种教育体制一定存在问题。
四年里,我的电脑知识与技能=0!
现在看起来,我浪费了宝贵的四年光阴!但当时的环境与认识水平,也只能如此了,没有当初的浪费,怎有后来的珍惜?这是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
二 漫长的理论学习时期
1.从电脑培训班开始
我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是一个非常差的企业,我在那儿见识了几乎所有中国差的企业的弊端:人浮于事,拉帮结派,暗箭伤人,损公肥私……。可以想见,在这样的企业工作,人是多么的颓废。我在无聊之中过了大半年的时间。1994年4月的一天我去桂林新华书店买书,看到桂林电子工业学院老师举办一个电脑培训班,教打字、排版、常用dos命令等电脑使用基础,反正也没事,不如上个班学点东西吧。不曾想就是这样一个培训班,却根本影响了我的人生之路。
我清楚地记得当我第一次上机时,连电脑开关在哪都找不到,老师拿着一张五寸软盘,插入软驱,打开电源,在一阵“吱吱”的声音之后,屏幕上开始有英文字符出现,然后,教师在键盘上敲入几个键,电脑沉默一会,突然在屏幕上跳出一个小人,出现一行字:快快乐乐学电脑,还传出了音乐。我当时真是惊呆了,电脑怎么还会唱歌?现在想起来,那个软件其实是台湾松岗系列教学软件,而我一个大学本科生,在毕业之后居然对电脑无知到这个地步,我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俗语说:“一见钟情”。我是相信这种事的,因为就是这第一次上...
史上最强!PC时代的20位英雄(组图)
作者:cmscn 日期:2006-12-01
回首PC20年,它的历史就是一部英雄的历史,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为人羡慕、令人敬仰;他们对PC业的兴起,对计算机技术的繁荣,对人类的贡献是我们不应忘记的。当本文重现历史的一幕幕时,我们会看到什么?无疑,其中有光辉与荣耀,有财富与成就,当然,也有遗憾与悲怆……
电脑始祖
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凭他的天才和敏锐,在电脑初创期,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从而规范和决定了电脑的发展方向。时至今日,我们所有的电脑又都叫“冯·诺依曼机器”,就是对这位数学天才最好的评价。
冯·诺依曼
对于冯·诺依曼来说,人类第一台电脑造了一半时才参与开发,多少有些遗憾。但是,他刚好在那大机器程序存储问题无法解决的关键时刻出现,这使得冯·诺依曼的天才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明确指出:一定要彻底实现程序由外存储向内存储的转化,原有的设计必须作修改,经费不够再追加。在冯·诺依曼的影响下,整个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冯·诺依曼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一是用二进制代替十进制,进一步提高电子元件的运算速度;二是存储程序(Stored Program),即把程序放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换言之,把能进行数据处理的程序放在数据处理系统内部,程序和该程序处理的数据用同样的方式储存,即把程序本身当作数据来对待。冯·诺依曼的改进方案被称为“爱达法克”(EDVAC),即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Electronic Diserete Variable Computer)的简称。
1945年6月,他写了一篇题为《关于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草案》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在数字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存放程序的概念(Stored Program Concept),这是所有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范式,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按这一结构建造的电脑称为存储程序计算机(Stored Program Computer),又称为通用计算机。时至今日,所有的电脑都逃脱不了冯·诺依曼的掌心,我们所有的电脑,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冯·诺依曼机器”,它超越了品牌、国界、速度和岁月。
摩尔定律
当人们不断追逐新款PC时,殊不知这后面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推动,那就是摩尔定律,而这著名定律的发明人就是高登·摩尔(Gordon Moore)。
高登·摩尔
1965年的一天,摩尔顺手拿了把尺子和一张纸,画了一张草图,纵坐标代表不断发展的集成电路,横坐标是时间。他在月份上逐个描点,得到一幅增长的曲线图。这条曲线显示出每24个月,集成电路由于内部晶体管数量的几何级数的增长,而使性能几乎翻倍提高,同时集成电路的价格也恰好减少一倍。后来高登·摩尔把时间调整为18个月。摩尔是在集成电路技术的早期作出结论的,那时候,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还远未出现,所以他在1965年的预言并未引起世人的注意。
高登·摩尔的另一壮举是在1968年与罗伯特·诺伊斯带头“造反”,率领一群工程师离开仙童公司,成立了一家叫集成电子的公司,简称“Intel”,这就是今日名震世界的英特尔公司。
预言大师
凯的形象既不像傲慢自大、反潮流的黑客,也不同于一夜暴富的计算机富翁,更不像象牙塔里的计算机科学家。他时常穿着跑鞋和灯芯绒裤子,一小撮胡子,短短的、略微零乱的头发,使他看上去极为普通。即使他是你的老板,可能也不会给你留下多深的印象。但这也不是说他很谦逊,他喜欢引用自己的话,且经常以这样的词作为发言的开端:“凯的第一法则指出……”。
阿伦·凯
阿伦·凯(Alan Kay)不是一位公众人物,但在计算机界,尤其是技术圈内,他是能让大家都心服口服屈指可数的大师之一。成为硅谷的又一位亿万富翁或让他当麻省理工的院长,都无法激起他的兴奋,但他会有足够的耐性与一群8岁左右的孩子一起玩电脑。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发明他喜欢的东西。
阿伦·凯是Smalltalk面向对象编程环境语言的发明人之一,也是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他还是笔记本电脑最早的构想者和现代Windows GUI的建筑师。
近年来有一句话挺流行:“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不少人误以为此言出自尼葛洛庞帝之口,实际上,这句话是阿伦·凯的名言。有很多人说布兰德是第一个使用PC一词的人,但布兰德说自己也是顺手牵羊,最早提出“PC”概念的就是阿伦·凯。20世纪90年代程序员设计的基本模式就是“面向对象”,发明这一术语的也是阿伦·凯。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份备忘录上,阿伦·凯还正确预言到,“20世纪90年代将有成百万的个人计算机,而且都将连接到全球公用的信息设施上”,这不正是今天的互联网吗?
集成电路之父
硅谷是传奇人士扎堆之地。但是一个人要想在硅谷同时获得财富、威望和成就,实在比登天还难。举目远眺大概只有罗伯特·诺伊斯(Robort Noyce)才是惟一一位三位于一体式的人物。
罗伯特·诺伊斯
作为集成电路的发明者,诺伊斯在科学史上已名垂青史,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促成了历史的大转折。而且他还与别人共同创办了两家硅谷最伟大的公司,第一家是半导体工业的摇篮——仙童(Fairchild)公司,这已成为历史;第二家则仍跻身美国最大的公司之列,这就是英特尔公司。他带着特有的神圣和威严,让同行和对手都得永远敬仰。以尖刻著称的硅谷杂志《Upside》敢对硅谷任何一位大腕儿进行任何刺激,但对诺伊斯却只能毕恭毕敬,在诺伊斯去世前几天的采访录,甚至成为杂志社经常炫耀的一种荣光。
在仙童,诺伊斯最大的成就是发明了集成电路。当基尔比在德州仪器用锗晶片研制集成电路时,诺伊斯和摩尔已把眼光直接盯住了硅晶片,因为硅的商业前景要远远超出锗。1959年2月,诺伊斯为“微型电路”申请了专利,但没有为他用平面处理技术制造的集成电路申请专利,直到同年7月才补全了这一手续。而此前德州仪器公司已宣布生产集成电路的产品,该公司的基尔比拥有第一个专利,但他的设计不实际,而诺伊斯则是第二个提出该专利的人。于是整个60年代,仙童和德仪相互控告,最后法庭将集成电路的发明专利授予了基尔比,而将关键的内部连接技术专利授予诺伊斯。诺伊斯的专利使仙童公司在沉闷的70年代得以存活下来,这一时期的仙童成为硅谷最具神话色彩的历史。
当然诺伊斯成就的最高峰还是英特尔公司,他与高登·摩尔和安迪·葛鲁夫一同创业,而且构建了业界极为罕见、完美和谐的三人“执政”局面。三人的合作只能说是天作之合,缺任何一位可能都会让英特尔历史大幅改写。诺伊斯自然是最耀眼的人物,传奇式的发明家、仙童公司的总经理和半导体业的“政治家”,他是英特尔公司的“脸面”。而甘于默默无闻的高登·摩尔则是公司的“心脏”,没有摩尔,英特尔不可能有足够的力量和士气;而没有强硬的葛鲁夫,英特尔甚至不会成为一家著名的大公司。
微处理器之父
1971年1月,第一个可以运转的微处理器诞生了,定名为“4004型”。其中,第一个“4”是指以4位为单位的设计思想,后一个“4”是指由英特尔制造的第4种专用芯片,而它的发明人就是特德·霍夫。霍夫认为自己占了天时和地利之便:“如果我们没有在1971年发明4004微处理器,那么别人也会在一两年里发明它。”
特德·霍夫
在普遍认为大型机才是大有可为的时代,霍夫另辟蹊径,投入到微处理器的研制中。霍夫说服了刚从仙童公司跳槽的斯坦·麦卓尔与他合作,共同设计了一种比4004型更强大的微处理器,称为“8008型”,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微处理器。
1973年8月,“8080型”微处理器问世,它首次使用了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微处理器之一,这也是第一个通用微处理器,是20世纪最后25年里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
著名的《经济学家》杂志将霍夫称作是“第二次大战以来最有影响的7位科学家之一”。1978年,他被提升为英特尔研究员(至今一共只有两个人获得过类似的称号),这意味着他在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自主权。
在评价微处理器和PC时,霍夫说:“我对微处理器在个人计算机中的应用感到非常惊讶,我也没有想到人们会仅仅为了业余的爱好而买微机。随着影像游戏机的发展,个人计算机成为人们又一种娱乐工具,任何一位发明家如果能够创造出什么来提供给人们娱乐,他就能获得成功。”
PC之父
创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微电脑的殊荣,现在一般都归到爱德华·罗伯茨(Edward Roberts)身上。
爱德华·罗伯茨
罗伯茨是位电脑爱好者,1974年,罗伯茨决定利用8080微处理器装配一种供黑客试验的计算机,《大众电子》杂志为寻找独家新闻,主动上门观看了罗伯茨的设计方案,之后决定让他制成一台原型机,由杂志社在封面予以报道。
1975年1月,《大众电子》封面刊出一台很小的计算机照片,大字标题写着:“世界上第一组堪与商业机相媲美的以成套形式提供的小型计算机——牛郎星8800”。根据杂志的介绍,“牛郎星”勉勉强强算是一台电脑,在金属制成的小盒内,罗伯茨装进两块集成电路,一块即8080微处理芯片,另一块是存储器芯片。既没有可输入数据的键盘,也没有显示计算结果的“面孔”。插上电源后,使用者需要用手按下面板上的8个开关,把二进制数“0”或“1”输进机器。计算完成后,面板上的几排小灯泡忽明忽灭,就像军舰上用灯光发信号那样表示输出的结果。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装置,却引发了大地震。罗伯茨的“牛郎星”电脑问世后,美国出现了一个电脑业余爱好者购买散件、在家庭车库内组装微电脑的热潮。 尽管“牛郎星”十分原始,但它把计算机发展到大型机时代料想不到的辉煌阶段。
商用软件之父
个人电脑的真正飓风是由AppleⅡ刮起的,而AppleⅡ成功的重要推进器就是VisiCalc电子表格软件。因为售价3000美元的AppleⅡ对家庭并没有多少吸引力,但配备了电子表格的AppleⅡ,就足以让人们把VisiCalc作为惟一的理由而购买它。从某种意义上说,AppleⅡ就是一台VisiCalc机器。
布莱克林
VisiCalc的发明人就是丹·布莱克林(Dan Bricklin)。1973年毕业后,布莱克林进入DEC,与他人合作编制了DEC的第一个字处理软件WPS-8。26岁时,布莱克林进入哈佛商学院寻求新的职业生涯,他在哈佛的分时计算机系统上用BASIC编写软件,进行财务计算。当时他常遇到的问题是,对不同的题目必须重新编写程序,于是他便开始思考能否用一种通用的计算模式来解决该问题。布莱克林用一个周末的时间粗粗地做出了一个演示版本。虽然这个演示版本是用BASIC写成的,速度很慢,而且行列只能添满一屏,但它已经具备电子表格的许多基本功能,此时已是1978年初。由于AppleⅡ等个人电脑产品的问世,布莱克林和麻省理工的老朋友富兰克斯顿一起合作,成立了软件艺术公司(SA),决定为AppleⅡ开发VisiCalc,发行商是丹·弗莱斯特拉的公司叫Personal软件公司(PS),可以说这是最早的微机应用软件公司。
电子表格VisiCalc的出现将PC从业余爱好者手中的玩具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商业工具,独立地改变了PC业的发展方向。布莱克林创造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一家公司,而是整个软件产业。VisiCalc引发了真正的PC革命,它极大地激励了软件开发者,并从此宣告了PC商用化的到来。
IBM PC之父
如果说个人电脑之火是由苹果引燃的,那么IBM的介入,才真正将这场大火燃遍全球,热度持续近20年而不减。而缔造IBM PC的,就是颇富个人魅力的唐·埃斯特利奇。
埃斯特利奇
1980年中,IBM召集高层咨询会议,要对如火如荼的个人电脑浪潮作出应对。这时实验室主任洛伊站起来,提议打破常规,秘密组织一个精干小组,在一年内搞出PC来。 洛伊仅挑选了12名最优秀的工程师来演绎一段类似苹果公司经历过的传奇故事,担当这个名为“西洋棋”项目的负责人就是埃斯特利奇。以往,埃斯特利奇在工作上被认为“极不合作”,不听别人使唤,只凭自己的意思行事。而这种不合群的态度,正适合IBM PC计划,洛伊将它交给埃斯特利奇,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十分英明。
1981年8月12日,IBM PC如人们预想的那样跨进了PC业,没有人惊奇和兴奋,因为要等一段时间,人们才真正明白PC时代的开始。在第一台PC发布前几个月,埃斯特利奇还着手下一代产品——PC XT的开发。XT的推出,再次把IBM推到PC科技的最前端,XT疯狂畅销,使IBM一举占有企业PC市场的75%。同时埃斯特利奇还启动另一计划,以PC攻打家庭市场,但推出时间太晚,错过了圣诞销售旺季,后来这个产品无疾而终。1982年,埃斯特利奇开始着手下一个大计划,即生产真正强劲的AT机。AT机象征着IBM是惟一能使用80286处理器的厂商。1984年 8月,AT机推出好几个月后,竞争对手才推出AT级产品。1984年, IBM PC的收入已达到40亿美元,这意味着光是PC一个部门就可以在美国工业公司中排名第74位,并可名列美国第三大计算机公司,仅次于IBM自己和DEC。埃斯特利奇还安排了一个争议性的计划,让经销商销售个人电脑,这是IBM产品第一次由非IBM业务代表的人销售, 从而开拓了电脑分销的先河。
1985年8月2日埃斯特利奇终于带着太太,去渡公司承诺已久的假期。两人乘坐的191航班试图在暴风雨中降落到达拉斯机场时,飞机失控,埃斯特利奇和太太玛丽不幸丧生。虽然他的生命结束于不幸的飞行事故,但打开昨日的篇章,历史永远会承认一个真正有贡献的人。
PC软件先锋
加里·基尔达尔被称为PC软件的开拓者,因为正是他打开了微处理器和微电脑之间的通道,在PC革命英特尔公司锋利的弹片中,有着基尔达尔历史性的贡献。
加里·基尔达尔
加里·基尔达尔敏锐地发现,4004微处理器可以用来编制程序,基尔达尔突然想到:“能不能在这里编制电脑的程序呢?”,这想法诞生了微程序(Microprogram)设计。基尔达尔在DEC公司的PDP-10小型机上为英特尔4004微处理器创建新的“微语言”后,英特尔马上聘请基尔达尔做技术顾问。在基尔达尔的主持下,创建了在个人电脑史上革命性的微处理程序设计语言PL/M(Programing language for Microprocessor)。这一新的语言随着Intel 8008、8080微处理器的进展,对个人电脑的革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没有基尔达尔这一贡献,英特尔的微处理器肯定还会在计算器里“沉沦”许久,PL/M语言与Intel、Zilog、Motorola微处理器的结合,在70年代末,终于使微机的性能能同60年代的大型机和小型机相媲美。
另外,基尔达尔还是第一个光盘(CD-ROM)驱动程序的编写者,也是图形用户界面的先驱,当时还没有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的说法,基尔达尔把它叫做“图形环境管理员(Graphic Enviroment Manager)”。
电脑奇才
恩格尔巴特(Doug Engelbart)是电脑界的一位奇才,被称为“人机交互”领域里的大师。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他在人机交互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共发表论文30余篇,拥有20余项发明专利。世界上第一个电子邮件系统(E-Mail)、文字处理系统、在线呼叫集成系统和超文本链接都出自他之手。另外,他还发明了电脑显示器上的多重视窗、共享屏幕的电视会议、新的电脑交互输入设备等等。在恩格尔巴特的众多发明中,人们最熟悉的就是电脑上用的鼠标。1963年,美国国家专利局批准恩格尔巴特几年前提交的一份申请,确认一种叫“搜寻点击”的输入装置是一项独创的技术。在英语中,mouse有老鼠的意思,因此“搜寻点击”装置又被称为鼠标。1968年,恩格尔巴特应邀参加在旧金山举行的一次电脑会议,在会上,他拿出了许多令人吃惊的绝活:视窗(Windows)、超媒体(Supermedia)、群件(Groupware),还有鼠标,这也是鼠标第一次作为“搜寻工具”公开亮相。
道格·恩格尔巴特
MS-DOS之父
谁都知道MS-DOS是美国微软公司的产品,而且正是MS-DOS使微软公司实现了从一个不知名的软件开发公司到全球软件巨头的第一次飞跃。MS-DOS曾是微软公司的拳头产品,长期统治着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虽然现在的微软“视窗”已经成为新一代PC操作系统霸主,但MS-DOS对业界的功劳仍不可磨灭。不过MS-DOS的真正主人蒂姆·帕特森的名字可能并不为每个人所知道。
蒂姆·帕特森
帕特森在西雅图电脑制造公司任副总裁时,自己动手花了半年时间成功地推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命名为SCP-DOS,本意为“快而粗糙的磁盘操作系统”,这个SCP-DOS便是现在DOS的前身。SCP-DOS推出之后,应用效果不错,但也曾被数据研究公司指责剽窃了他们当时颇受欢迎的CP/M操作系统。这两个操作系统确实有相似之处,不过 SCP-DOS在储存数据、组织文件等方面与CP/M有极大的不同。那么后来SCP-DOS如何成为MS-DOS呢?这还得从IBM的“西洋棋方案”说起。
1980年,IBM公司决心开发自己的个人电脑,便制定了“西洋棋方案”。他们需要找一家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一套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当时的微软为了不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向IBM称自己有软件操作系统,实际上,虽然当时微软公司在软件行业已有一席之地,但依靠的却是其程序语言,并无现成的操作系统。为了与IBM公司合作,微软不得不去找帕特森。
微软从帕特森那里,仅以2.5万美元的转让价格便获得了SCP-DOS的使用权。SCP-DOS虽比较粗糙,但已经具有了雏形,只要在其基础上进行加工,搞出合乎要求的产品并不太难。事实上,SCP-DOS对微软的重大意于义在于,它使IBM公司放弃了CP/M,转而与微软合作,从而成就了微软的未来。
1981年4月,帕特森离开了西雅图电脑制造公司,投到微软公司门下,这时才知道自己的操作系统被微软拿来作为IBM公司合作的产品之一。他当时非常恼火和后悔,不过也无可奈何,自己的成果虽然潜力无限,但在西雅图电脑制造公司却无法得到推广,相反由微软公司去发展完善,总比埋没了要好。
便携计算机之父
在硅谷历史上,亚当·奥斯本(Adam Osborne)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人物,他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得到了一份为英特尔新发明的微处理器编写说明书的工作,随后成为技术领域的自由撰稿人,先后在计算机杂志《界面时代》(Interface Age)和《Infoworld》上开辟专栏。
亚当·奥斯本
但奥斯本有更大的计划,他想要成为这个行业的一分子、硅谷的大亨,向对他的逻辑天才发生过怀疑的人证明他们的错误。他毫不谦虚,甚至有些自大地说:“我跟每一个人说,他们应该制造什么,可是没有人听我的话,所以我自己去制造了。”
令人惊奇的是,奥斯本证明了他的设想是合理的。奥斯本有两个很妙的主意:首先,利用眼下电路体积变得越来越小的优势,制造出一种既小又轻而且结实的便携式个人计算机;其次,把当时需单独购买并且价格昂贵的最流行软件,算在个人计算机的价格内卖给顾客。此前,硬件和软件公司从来不会同时提供这两项服务。
1980年3月,在西海岸计算机展览会上,奥斯本见到了为一家硬件公司设计电路板的Lee Felsenstein。奥斯本向他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并对Felsenstein提出设计要求:这台计算机一是要廉价结实,既小又轻;二是要捆绑字处理和电子表格软件。
1981年4月奥斯本Ⅰ型计算机全新亮相,含软件在内的整机价格仅1795美元。这一下子就轰动四方,到1981年9月,公司月销售额就攀升至100万美元,第二年公司收入就达7000万美元。
但奥斯本公司在成立的第二年的年中,便开始出现严重的错误。管理上的混乱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交货延误和财政空虚,而市场策略的错误更使它功亏一篑。当时在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是IBM,而奥斯本公司的“管理者”却不能与之兼容,这本不算太糟,但奥斯本不能忍受这样的情况。于是,奥斯本在新产品投放市场一星期后,宣布他已开始准备与IBM兼容,这等于无形之中宣布自己的产品已经过时,使销售量顿时一落千丈。一个美丽的计算机神话仅仅维持了不到两年时间。这个以自己的创新理念,促使计算机业发展方向发生革命的人物,这个一度是PC业内最具影响力、最富争议的人物,就这样从业界淡出,将一切甩在了自己的身后。
磁盘之父
各种类型的软、硬磁盘,是个人电脑最重要的存储设备,磁盘的历史并不太长,从世界上第一台硬盘发明至今,也不过40余年时间。
艾伦·舒加特
20世纪50年代,IBM公司董事长小托马斯·沃森迅速把事业扩展到美国西海岸,下令在加利福尼亚圣何塞市附近新建实验室和工厂。约翰逊带领着30多名青年工程师,在不到三年时间,就为IBM创造了引人注目的技术成果——磁盘存储器。在约翰逊领导IBM圣何塞实验室研制硬盘的过程中,一位名叫艾伦·舒加特(Al.Shugart)的青年工程师发挥了关键作用。
舒加特1951年大学毕业后加盟IBM,在研究部门工作了十多年。 1969年,他离开IBM建立舒加特合伙人公司,并研制出世界上第一片以塑料材质为基础的5英寸软磁盘,即PC机上使用的标准软盘。
1974年,舒加特首次创办的公司倒闭,五年之后,舒加特重返电脑行业,在著名的硅谷腹地, 与过去的几位同事共同创建了希捷(Seagate)技术公司,专门为个人电脑研制高性能的小型硬盘。
1980年,希捷技术公司宣布研制出第一台5.25英寸温式硬盘,容量达5~10MB,后来成为IBM PC/XT个人电脑最具特点的标准配置。 舒加特领导的这家公司,目前已是资产数十亿美元、员工10余万人的世界上最大的PC硬盘生产厂商之一。
自由软件之神
20世纪末,软件业发生的最大变革就是自由软件的全面复兴。在自由软件的浪潮下,软件业的商业模式脱胎换骨,从以卖程序代码为中心,转化为以服务为中心,而理查德·斯托尔曼则被称为软件业的自由之神。有人说,斯托尔曼应该算是世界上写软件最多的程序设计师。但是,斯托尔曼真正的力量是他的思想。在斯托尔曼的理论下,用户彼此拷贝软件不但不是“盗版”,而是体现了人类天性的互助美德。对斯托尔曼来说,自由是根本,用户可自由共享软件成果,随便拷贝和修改代码。他说:“想想看,如果有人同你说‘只要你保证不拷贝给其他人用的话,我就把这些宝贝拷贝给你’。其实,这样的人才是魔鬼”。
理查德·斯托尔曼
理查德·斯托尔曼一副披头士的打扮,看起来像现代都市里的野人,但如果他将一件“麻布僧袍”穿在身上,又戴上一顶圆形宽边帽子,有如绘画作品中环绕圣像头上的光环。一眨眼的功夫,他又变成圣人,散发着先知般的威严和力量。野人与圣人,恰恰就是这位自由软件的精神领袖理查德·斯托尔曼的双重属性,他既是当今商业软件领域野蛮的颠覆者,又是无数程序员和用户心目中神圣的自由之神。
微软帝国
据不久前的一期《福布斯》杂志的年度统计,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以587亿美元的个人资产仍排名世界首富。他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的财富比传统的汽车大王、石油大王、钢铁大王或金融寡头在200年时间里创造的家庭财富还多。
比尔·盖茨
像苹果砸出牛顿的智慧一样,个人电脑突入盖茨的脑海也有一个外在的启蒙者,这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它封面上Altair 8080型计算机的图片一下子点燃了比尔·盖茨的电脑梦。盖茨打电话给罗伯茨表示要给Altair研制Basic语言,之后,盖茨和艾伦在哈佛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地干了8周,为8008配上Basic语言,开辟了PC软件业的新路。
1975年5月,比尔·盖茨产生了退学的想法,他希望能和好友艾伦一起创办一个软件公司,由于父母的极力反对,比尔·盖茨没能马上退学,但他还是离开了西雅图到了亚帕克基。1975年7月,他与艾伦合作创建公司。微软公司前身成立时,比尔·盖茨正好20岁。
如今微软已成为了业内的“帝国”,除了主宰PC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外(这是微软的命脉),还涉足个人财务软件、教育及游戏软件、网络操作系统、商用电子邮件、数据库及工具软件、内部网服务器软件、手持设备软件、网络浏览器、网络电视、上网服务及近20个不同的Web网站。
PC直销
迈克·戴尔(Michael Dell)曾就读于奥斯汀的德克萨斯大学,19岁退学。
迈克尔·戴尔
1984年,迈克·戴尔以1000美元和一个在个人计算机业中前所未有的理念建立了戴尔公司,即避开给产品增值较少的中间商,直接向最终用户销售量身订制的个人计算机。这样可以根据订单生产以取消库存,并把后勤服务与供应商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规范化、低成本的企业文化。通过这种创新的直线订购方式和在业界率先倡导的服务和技术支持方案,戴尔公司已成为全球顶尖的个人计算机供应商之一,并且是领先的计算机直线订购公司和全球发展最快的主要计算机系统公司。
戴尔公司在PC的领导地位带来了全球革命,还被公认为是最大的计算机系统网上供应商,迈克·戴尔因此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之一,他的个人资产曾达到214.9亿美元。
苹果创始人
不久前,美国《洛杉矶时报》评选出了“20世纪经济领域50名最有影响力人物”,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与另一名苹果电脑公司创办人沃兹·尼克并列第5名,他们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创办苹果电脑,带动了全球个人电脑普及应用浪潮,并迫使IBM PC于1981年面市”。历经了20多年的磨炼,人们在史蒂夫·乔布斯身上发现了一系列走向成功的闪光之处:首先是信息消费技术产品的主导者,其次,是随机应变的企业家。
史蒂夫·乔布斯
1976年,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在乔布斯自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他们的第一个产品是一种没有键盘、机箱、声音和图像的计算机电路板,他们称之为Apple I。1977年4月他们成功开发了AppleⅡ,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台具有彩色图形显示功能、键盘、电源和造型的个人电脑产品,也是第一台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的个人电脑。1985年,苹果公司已经拥有了20亿美元的资产,成长为当时硅谷灿烂的明珠。
乔布斯的另一个功绩是在1997年9月重返该公司任首席执行官后,对奄奄一息的苹果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公司改组和一连串新产品降价促销的措施。乔布斯抓住Internet浪潮带来的机遇,相继推出了Power Macintosh G3、iMac和iBook等一系列划时代产品,不仅让苹果电脑公司起死回生,从赤字累累奇迹般地变为连番获利,而且使苹果在1998第四个财政季度创造了1.09亿美元的利润。苹果重新回到了全球信息技术潮流领袖的地位,并带动全球个人电脑与信息技术产品时尚化、易用化的新潮流。
以太网之父
鲍伯·梅特卡夫(Bob Metcalfo)被称为以太网之父,并且提出了网络的实用性与其使用者数目的平方成正比的“梅特卡夫法则”,即如果网络中有n个用户时,网络中就有n(n-1)个潜在商品,当第n+1个顾客加入此网时,该用户就向其他所有用户提供了2n个潜在商品。
鲍伯.梅特卡夫
鲍伯·梅特卡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后来到哈佛念博士。他在哈佛大学宣读了阐述以太网的论文,哈佛大学说理论性不强,要他进行理论升华,然后再答辩。梅特卡夫无奈,只好到心理学家泰勒这里来“升华”,想不到却搞出惊人之举。在他主持下,施乐硅谷研究中心1973年5月,第一次在局域范围内实现了微机间的联网。梅特卡夫欣喜不已,当他要给这个新联网系统取名字时,一想到哈佛大学说他的理论深度不够,就气不打一处来,想到19世纪末物理学家们提出的玄虚不已的以太(Ether)理论,就郑重其事把它命名为“以太网”(Ethernet),并于1977年申请了专利。1979年4月,鲍伯·梅特卡夫正式成立了3Com公司,目标就是推进以太网成为业界标准。现在当以太网带宽开始向10G迈进时,谁还能说以太网不是业界的一个标准呢? IT偏执狂
葛鲁夫绝对是20世纪史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他开创了微处理器产业、引爆了个人电脑革命并一手将英特尔打造成超级竞争机器。他的竞争策略是:推出新产品、主动降价打击竞争对手、再推出新产品……,这个逼迫自己不断进步,不让对手有任何喘息空间的策略,让英特尔主宰个个电脑产业的时间超过十年。现在他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但葛鲁夫仍然是位值得研究的大师。
安迪·葛鲁夫
1998年1月5日,是葛鲁夫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他战胜了英国王妃戴安娜、克隆绵羊多莉之父伊安·威尔马特和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成为《时代周刊》新一届的年度世界风云人物,加上1997年英特尔辉煌的业绩,葛鲁夫的名声和威望被推上了巅峰。
而之后的葛鲁夫选择了急流勇退,1998年5月他将CEO一职交给公司总裁贝瑞特,只留下更具象征性的董事会主席一职。这一方面与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有关,另一方面是处于战略转折点的CPU市场,迫使他提前让贤。此后,由于公司业绩不佳,加上低端市场操作不力,公司股票比高峰时下跌30%以上。葛鲁夫走得恰是时候,这位好斗、爱发脾气、有驾驭力的铁腕人物必须将权力之杖让与一个更和气、更具亲和力的人,才能使英特尔力挽狂澜。
蓝色救星
20世纪80年代末,将头埋在沙里的IBM公司经理们,面对新崛起的个人电脑还死抱着大型电脑的概念不放。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欧美经济萧条,IBM公司内部机构臃肿,连续几年公司股票不断下跌,一时间,不少持悲观态度的人士认为,IBM已经难以逃脱覆舟的命运,当时的IBM几乎成了一辆没人要的破车。
路易斯·郭士纳
1993年郭士纳正式接管IBM,开始发起向PC业的进军,重振IBM雄威。1994年底,IBM获得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赢利30亿美元。正如郭士纳所说,信息革命即将发生,IBM再也不能靠亮皮鞋和微笑来过关了。
1995年6月5日,处理完内部事务的郭士纳终于将锋芒扫向了外界。他瞄上了Lotus公司,不顾Lotus总裁吉姆·曼兹的反对,决定强行吞并。6月11日,这桩生意最终以35亿美元成交,成为当时软件史上最大的购并案。之后,郭士纳将Lotus的Notes软件作为武器,向软件市场发动总攻,并一举拿下了企业网络市场。1995年,IBM营收突破了700亿美元大关。
郭士纳为IBM带来了滚滚利润,也为他自己挣得了不菲的收入。1996年他已获得了82.5万股期权,账面价值6900万美元。1997年3月,董事会同意再给他增加30万股期权,希望他再干一个任期到2002年,为此公司将另加200万股票认购权。如果IBM股票能保持10%的增势,那这批股票将值3.3亿美元。
电脑始祖
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凭他的天才和敏锐,在电脑初创期,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从而规范和决定了电脑的发展方向。时至今日,我们所有的电脑又都叫“冯·诺依曼机器”,就是对这位数学天才最好的评价。
冯·诺依曼
对于冯·诺依曼来说,人类第一台电脑造了一半时才参与开发,多少有些遗憾。但是,他刚好在那大机器程序存储问题无法解决的关键时刻出现,这使得冯·诺依曼的天才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明确指出:一定要彻底实现程序由外存储向内存储的转化,原有的设计必须作修改,经费不够再追加。在冯·诺依曼的影响下,整个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冯·诺依曼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一是用二进制代替十进制,进一步提高电子元件的运算速度;二是存储程序(Stored Program),即把程序放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换言之,把能进行数据处理的程序放在数据处理系统内部,程序和该程序处理的数据用同样的方式储存,即把程序本身当作数据来对待。冯·诺依曼的改进方案被称为“爱达法克”(EDVAC),即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Electronic Diserete Variable Computer)的简称。
1945年6月,他写了一篇题为《关于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草案》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在数字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存放程序的概念(Stored Program Concept),这是所有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范式,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按这一结构建造的电脑称为存储程序计算机(Stored Program Computer),又称为通用计算机。时至今日,所有的电脑都逃脱不了冯·诺依曼的掌心,我们所有的电脑,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冯·诺依曼机器”,它超越了品牌、国界、速度和岁月。
摩尔定律
当人们不断追逐新款PC时,殊不知这后面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推动,那就是摩尔定律,而这著名定律的发明人就是高登·摩尔(Gordon Moore)。
高登·摩尔
1965年的一天,摩尔顺手拿了把尺子和一张纸,画了一张草图,纵坐标代表不断发展的集成电路,横坐标是时间。他在月份上逐个描点,得到一幅增长的曲线图。这条曲线显示出每24个月,集成电路由于内部晶体管数量的几何级数的增长,而使性能几乎翻倍提高,同时集成电路的价格也恰好减少一倍。后来高登·摩尔把时间调整为18个月。摩尔是在集成电路技术的早期作出结论的,那时候,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还远未出现,所以他在1965年的预言并未引起世人的注意。
高登·摩尔的另一壮举是在1968年与罗伯特·诺伊斯带头“造反”,率领一群工程师离开仙童公司,成立了一家叫集成电子的公司,简称“Intel”,这就是今日名震世界的英特尔公司。
预言大师
凯的形象既不像傲慢自大、反潮流的黑客,也不同于一夜暴富的计算机富翁,更不像象牙塔里的计算机科学家。他时常穿着跑鞋和灯芯绒裤子,一小撮胡子,短短的、略微零乱的头发,使他看上去极为普通。即使他是你的老板,可能也不会给你留下多深的印象。但这也不是说他很谦逊,他喜欢引用自己的话,且经常以这样的词作为发言的开端:“凯的第一法则指出……”。
阿伦·凯
阿伦·凯(Alan Kay)不是一位公众人物,但在计算机界,尤其是技术圈内,他是能让大家都心服口服屈指可数的大师之一。成为硅谷的又一位亿万富翁或让他当麻省理工的院长,都无法激起他的兴奋,但他会有足够的耐性与一群8岁左右的孩子一起玩电脑。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发明他喜欢的东西。
阿伦·凯是Smalltalk面向对象编程环境语言的发明人之一,也是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他还是笔记本电脑最早的构想者和现代Windows GUI的建筑师。
近年来有一句话挺流行:“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不少人误以为此言出自尼葛洛庞帝之口,实际上,这句话是阿伦·凯的名言。有很多人说布兰德是第一个使用PC一词的人,但布兰德说自己也是顺手牵羊,最早提出“PC”概念的就是阿伦·凯。20世纪90年代程序员设计的基本模式就是“面向对象”,发明这一术语的也是阿伦·凯。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份备忘录上,阿伦·凯还正确预言到,“20世纪90年代将有成百万的个人计算机,而且都将连接到全球公用的信息设施上”,这不正是今天的互联网吗?
集成电路之父
硅谷是传奇人士扎堆之地。但是一个人要想在硅谷同时获得财富、威望和成就,实在比登天还难。举目远眺大概只有罗伯特·诺伊斯(Robort Noyce)才是惟一一位三位于一体式的人物。
罗伯特·诺伊斯
作为集成电路的发明者,诺伊斯在科学史上已名垂青史,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促成了历史的大转折。而且他还与别人共同创办了两家硅谷最伟大的公司,第一家是半导体工业的摇篮——仙童(Fairchild)公司,这已成为历史;第二家则仍跻身美国最大的公司之列,这就是英特尔公司。他带着特有的神圣和威严,让同行和对手都得永远敬仰。以尖刻著称的硅谷杂志《Upside》敢对硅谷任何一位大腕儿进行任何刺激,但对诺伊斯却只能毕恭毕敬,在诺伊斯去世前几天的采访录,甚至成为杂志社经常炫耀的一种荣光。
在仙童,诺伊斯最大的成就是发明了集成电路。当基尔比在德州仪器用锗晶片研制集成电路时,诺伊斯和摩尔已把眼光直接盯住了硅晶片,因为硅的商业前景要远远超出锗。1959年2月,诺伊斯为“微型电路”申请了专利,但没有为他用平面处理技术制造的集成电路申请专利,直到同年7月才补全了这一手续。而此前德州仪器公司已宣布生产集成电路的产品,该公司的基尔比拥有第一个专利,但他的设计不实际,而诺伊斯则是第二个提出该专利的人。于是整个60年代,仙童和德仪相互控告,最后法庭将集成电路的发明专利授予了基尔比,而将关键的内部连接技术专利授予诺伊斯。诺伊斯的专利使仙童公司在沉闷的70年代得以存活下来,这一时期的仙童成为硅谷最具神话色彩的历史。
当然诺伊斯成就的最高峰还是英特尔公司,他与高登·摩尔和安迪·葛鲁夫一同创业,而且构建了业界极为罕见、完美和谐的三人“执政”局面。三人的合作只能说是天作之合,缺任何一位可能都会让英特尔历史大幅改写。诺伊斯自然是最耀眼的人物,传奇式的发明家、仙童公司的总经理和半导体业的“政治家”,他是英特尔公司的“脸面”。而甘于默默无闻的高登·摩尔则是公司的“心脏”,没有摩尔,英特尔不可能有足够的力量和士气;而没有强硬的葛鲁夫,英特尔甚至不会成为一家著名的大公司。
微处理器之父
1971年1月,第一个可以运转的微处理器诞生了,定名为“4004型”。其中,第一个“4”是指以4位为单位的设计思想,后一个“4”是指由英特尔制造的第4种专用芯片,而它的发明人就是特德·霍夫。霍夫认为自己占了天时和地利之便:“如果我们没有在1971年发明4004微处理器,那么别人也会在一两年里发明它。”
特德·霍夫
在普遍认为大型机才是大有可为的时代,霍夫另辟蹊径,投入到微处理器的研制中。霍夫说服了刚从仙童公司跳槽的斯坦·麦卓尔与他合作,共同设计了一种比4004型更强大的微处理器,称为“8008型”,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微处理器。
1973年8月,“8080型”微处理器问世,它首次使用了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微处理器之一,这也是第一个通用微处理器,是20世纪最后25年里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
著名的《经济学家》杂志将霍夫称作是“第二次大战以来最有影响的7位科学家之一”。1978年,他被提升为英特尔研究员(至今一共只有两个人获得过类似的称号),这意味着他在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自主权。
在评价微处理器和PC时,霍夫说:“我对微处理器在个人计算机中的应用感到非常惊讶,我也没有想到人们会仅仅为了业余的爱好而买微机。随着影像游戏机的发展,个人计算机成为人们又一种娱乐工具,任何一位发明家如果能够创造出什么来提供给人们娱乐,他就能获得成功。”
PC之父
创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微电脑的殊荣,现在一般都归到爱德华·罗伯茨(Edward Roberts)身上。
爱德华·罗伯茨
罗伯茨是位电脑爱好者,1974年,罗伯茨决定利用8080微处理器装配一种供黑客试验的计算机,《大众电子》杂志为寻找独家新闻,主动上门观看了罗伯茨的设计方案,之后决定让他制成一台原型机,由杂志社在封面予以报道。
1975年1月,《大众电子》封面刊出一台很小的计算机照片,大字标题写着:“世界上第一组堪与商业机相媲美的以成套形式提供的小型计算机——牛郎星8800”。根据杂志的介绍,“牛郎星”勉勉强强算是一台电脑,在金属制成的小盒内,罗伯茨装进两块集成电路,一块即8080微处理芯片,另一块是存储器芯片。既没有可输入数据的键盘,也没有显示计算结果的“面孔”。插上电源后,使用者需要用手按下面板上的8个开关,把二进制数“0”或“1”输进机器。计算完成后,面板上的几排小灯泡忽明忽灭,就像军舰上用灯光发信号那样表示输出的结果。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装置,却引发了大地震。罗伯茨的“牛郎星”电脑问世后,美国出现了一个电脑业余爱好者购买散件、在家庭车库内组装微电脑的热潮。 尽管“牛郎星”十分原始,但它把计算机发展到大型机时代料想不到的辉煌阶段。
商用软件之父
个人电脑的真正飓风是由AppleⅡ刮起的,而AppleⅡ成功的重要推进器就是VisiCalc电子表格软件。因为售价3000美元的AppleⅡ对家庭并没有多少吸引力,但配备了电子表格的AppleⅡ,就足以让人们把VisiCalc作为惟一的理由而购买它。从某种意义上说,AppleⅡ就是一台VisiCalc机器。
布莱克林
VisiCalc的发明人就是丹·布莱克林(Dan Bricklin)。1973年毕业后,布莱克林进入DEC,与他人合作编制了DEC的第一个字处理软件WPS-8。26岁时,布莱克林进入哈佛商学院寻求新的职业生涯,他在哈佛的分时计算机系统上用BASIC编写软件,进行财务计算。当时他常遇到的问题是,对不同的题目必须重新编写程序,于是他便开始思考能否用一种通用的计算模式来解决该问题。布莱克林用一个周末的时间粗粗地做出了一个演示版本。虽然这个演示版本是用BASIC写成的,速度很慢,而且行列只能添满一屏,但它已经具备电子表格的许多基本功能,此时已是1978年初。由于AppleⅡ等个人电脑产品的问世,布莱克林和麻省理工的老朋友富兰克斯顿一起合作,成立了软件艺术公司(SA),决定为AppleⅡ开发VisiCalc,发行商是丹·弗莱斯特拉的公司叫Personal软件公司(PS),可以说这是最早的微机应用软件公司。
电子表格VisiCalc的出现将PC从业余爱好者手中的玩具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商业工具,独立地改变了PC业的发展方向。布莱克林创造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一家公司,而是整个软件产业。VisiCalc引发了真正的PC革命,它极大地激励了软件开发者,并从此宣告了PC商用化的到来。
IBM PC之父
如果说个人电脑之火是由苹果引燃的,那么IBM的介入,才真正将这场大火燃遍全球,热度持续近20年而不减。而缔造IBM PC的,就是颇富个人魅力的唐·埃斯特利奇。
埃斯特利奇
1980年中,IBM召集高层咨询会议,要对如火如荼的个人电脑浪潮作出应对。这时实验室主任洛伊站起来,提议打破常规,秘密组织一个精干小组,在一年内搞出PC来。 洛伊仅挑选了12名最优秀的工程师来演绎一段类似苹果公司经历过的传奇故事,担当这个名为“西洋棋”项目的负责人就是埃斯特利奇。以往,埃斯特利奇在工作上被认为“极不合作”,不听别人使唤,只凭自己的意思行事。而这种不合群的态度,正适合IBM PC计划,洛伊将它交给埃斯特利奇,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十分英明。
1981年8月12日,IBM PC如人们预想的那样跨进了PC业,没有人惊奇和兴奋,因为要等一段时间,人们才真正明白PC时代的开始。在第一台PC发布前几个月,埃斯特利奇还着手下一代产品——PC XT的开发。XT的推出,再次把IBM推到PC科技的最前端,XT疯狂畅销,使IBM一举占有企业PC市场的75%。同时埃斯特利奇还启动另一计划,以PC攻打家庭市场,但推出时间太晚,错过了圣诞销售旺季,后来这个产品无疾而终。1982年,埃斯特利奇开始着手下一个大计划,即生产真正强劲的AT机。AT机象征着IBM是惟一能使用80286处理器的厂商。1984年 8月,AT机推出好几个月后,竞争对手才推出AT级产品。1984年, IBM PC的收入已达到40亿美元,这意味着光是PC一个部门就可以在美国工业公司中排名第74位,并可名列美国第三大计算机公司,仅次于IBM自己和DEC。埃斯特利奇还安排了一个争议性的计划,让经销商销售个人电脑,这是IBM产品第一次由非IBM业务代表的人销售, 从而开拓了电脑分销的先河。
1985年8月2日埃斯特利奇终于带着太太,去渡公司承诺已久的假期。两人乘坐的191航班试图在暴风雨中降落到达拉斯机场时,飞机失控,埃斯特利奇和太太玛丽不幸丧生。虽然他的生命结束于不幸的飞行事故,但打开昨日的篇章,历史永远会承认一个真正有贡献的人。
PC软件先锋
加里·基尔达尔被称为PC软件的开拓者,因为正是他打开了微处理器和微电脑之间的通道,在PC革命英特尔公司锋利的弹片中,有着基尔达尔历史性的贡献。
加里·基尔达尔
加里·基尔达尔敏锐地发现,4004微处理器可以用来编制程序,基尔达尔突然想到:“能不能在这里编制电脑的程序呢?”,这想法诞生了微程序(Microprogram)设计。基尔达尔在DEC公司的PDP-10小型机上为英特尔4004微处理器创建新的“微语言”后,英特尔马上聘请基尔达尔做技术顾问。在基尔达尔的主持下,创建了在个人电脑史上革命性的微处理程序设计语言PL/M(Programing language for Microprocessor)。这一新的语言随着Intel 8008、8080微处理器的进展,对个人电脑的革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没有基尔达尔这一贡献,英特尔的微处理器肯定还会在计算器里“沉沦”许久,PL/M语言与Intel、Zilog、Motorola微处理器的结合,在70年代末,终于使微机的性能能同60年代的大型机和小型机相媲美。
另外,基尔达尔还是第一个光盘(CD-ROM)驱动程序的编写者,也是图形用户界面的先驱,当时还没有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的说法,基尔达尔把它叫做“图形环境管理员(Graphic Enviroment Manager)”。
电脑奇才
恩格尔巴特(Doug Engelbart)是电脑界的一位奇才,被称为“人机交互”领域里的大师。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他在人机交互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共发表论文30余篇,拥有20余项发明专利。世界上第一个电子邮件系统(E-Mail)、文字处理系统、在线呼叫集成系统和超文本链接都出自他之手。另外,他还发明了电脑显示器上的多重视窗、共享屏幕的电视会议、新的电脑交互输入设备等等。在恩格尔巴特的众多发明中,人们最熟悉的就是电脑上用的鼠标。1963年,美国国家专利局批准恩格尔巴特几年前提交的一份申请,确认一种叫“搜寻点击”的输入装置是一项独创的技术。在英语中,mouse有老鼠的意思,因此“搜寻点击”装置又被称为鼠标。1968年,恩格尔巴特应邀参加在旧金山举行的一次电脑会议,在会上,他拿出了许多令人吃惊的绝活:视窗(Windows)、超媒体(Supermedia)、群件(Groupware),还有鼠标,这也是鼠标第一次作为“搜寻工具”公开亮相。
道格·恩格尔巴特
MS-DOS之父
谁都知道MS-DOS是美国微软公司的产品,而且正是MS-DOS使微软公司实现了从一个不知名的软件开发公司到全球软件巨头的第一次飞跃。MS-DOS曾是微软公司的拳头产品,长期统治着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虽然现在的微软“视窗”已经成为新一代PC操作系统霸主,但MS-DOS对业界的功劳仍不可磨灭。不过MS-DOS的真正主人蒂姆·帕特森的名字可能并不为每个人所知道。
蒂姆·帕特森
帕特森在西雅图电脑制造公司任副总裁时,自己动手花了半年时间成功地推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命名为SCP-DOS,本意为“快而粗糙的磁盘操作系统”,这个SCP-DOS便是现在DOS的前身。SCP-DOS推出之后,应用效果不错,但也曾被数据研究公司指责剽窃了他们当时颇受欢迎的CP/M操作系统。这两个操作系统确实有相似之处,不过 SCP-DOS在储存数据、组织文件等方面与CP/M有极大的不同。那么后来SCP-DOS如何成为MS-DOS呢?这还得从IBM的“西洋棋方案”说起。
1980年,IBM公司决心开发自己的个人电脑,便制定了“西洋棋方案”。他们需要找一家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一套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当时的微软为了不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向IBM称自己有软件操作系统,实际上,虽然当时微软公司在软件行业已有一席之地,但依靠的却是其程序语言,并无现成的操作系统。为了与IBM公司合作,微软不得不去找帕特森。
微软从帕特森那里,仅以2.5万美元的转让价格便获得了SCP-DOS的使用权。SCP-DOS虽比较粗糙,但已经具有了雏形,只要在其基础上进行加工,搞出合乎要求的产品并不太难。事实上,SCP-DOS对微软的重大意于义在于,它使IBM公司放弃了CP/M,转而与微软合作,从而成就了微软的未来。
1981年4月,帕特森离开了西雅图电脑制造公司,投到微软公司门下,这时才知道自己的操作系统被微软拿来作为IBM公司合作的产品之一。他当时非常恼火和后悔,不过也无可奈何,自己的成果虽然潜力无限,但在西雅图电脑制造公司却无法得到推广,相反由微软公司去发展完善,总比埋没了要好。
便携计算机之父
在硅谷历史上,亚当·奥斯本(Adam Osborne)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人物,他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得到了一份为英特尔新发明的微处理器编写说明书的工作,随后成为技术领域的自由撰稿人,先后在计算机杂志《界面时代》(Interface Age)和《Infoworld》上开辟专栏。
亚当·奥斯本
但奥斯本有更大的计划,他想要成为这个行业的一分子、硅谷的大亨,向对他的逻辑天才发生过怀疑的人证明他们的错误。他毫不谦虚,甚至有些自大地说:“我跟每一个人说,他们应该制造什么,可是没有人听我的话,所以我自己去制造了。”
令人惊奇的是,奥斯本证明了他的设想是合理的。奥斯本有两个很妙的主意:首先,利用眼下电路体积变得越来越小的优势,制造出一种既小又轻而且结实的便携式个人计算机;其次,把当时需单独购买并且价格昂贵的最流行软件,算在个人计算机的价格内卖给顾客。此前,硬件和软件公司从来不会同时提供这两项服务。
1980年3月,在西海岸计算机展览会上,奥斯本见到了为一家硬件公司设计电路板的Lee Felsenstein。奥斯本向他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并对Felsenstein提出设计要求:这台计算机一是要廉价结实,既小又轻;二是要捆绑字处理和电子表格软件。
1981年4月奥斯本Ⅰ型计算机全新亮相,含软件在内的整机价格仅1795美元。这一下子就轰动四方,到1981年9月,公司月销售额就攀升至100万美元,第二年公司收入就达7000万美元。
但奥斯本公司在成立的第二年的年中,便开始出现严重的错误。管理上的混乱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交货延误和财政空虚,而市场策略的错误更使它功亏一篑。当时在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是IBM,而奥斯本公司的“管理者”却不能与之兼容,这本不算太糟,但奥斯本不能忍受这样的情况。于是,奥斯本在新产品投放市场一星期后,宣布他已开始准备与IBM兼容,这等于无形之中宣布自己的产品已经过时,使销售量顿时一落千丈。一个美丽的计算机神话仅仅维持了不到两年时间。这个以自己的创新理念,促使计算机业发展方向发生革命的人物,这个一度是PC业内最具影响力、最富争议的人物,就这样从业界淡出,将一切甩在了自己的身后。
磁盘之父
各种类型的软、硬磁盘,是个人电脑最重要的存储设备,磁盘的历史并不太长,从世界上第一台硬盘发明至今,也不过40余年时间。
艾伦·舒加特
20世纪50年代,IBM公司董事长小托马斯·沃森迅速把事业扩展到美国西海岸,下令在加利福尼亚圣何塞市附近新建实验室和工厂。约翰逊带领着30多名青年工程师,在不到三年时间,就为IBM创造了引人注目的技术成果——磁盘存储器。在约翰逊领导IBM圣何塞实验室研制硬盘的过程中,一位名叫艾伦·舒加特(Al.Shugart)的青年工程师发挥了关键作用。
舒加特1951年大学毕业后加盟IBM,在研究部门工作了十多年。 1969年,他离开IBM建立舒加特合伙人公司,并研制出世界上第一片以塑料材质为基础的5英寸软磁盘,即PC机上使用的标准软盘。
1974年,舒加特首次创办的公司倒闭,五年之后,舒加特重返电脑行业,在著名的硅谷腹地, 与过去的几位同事共同创建了希捷(Seagate)技术公司,专门为个人电脑研制高性能的小型硬盘。
1980年,希捷技术公司宣布研制出第一台5.25英寸温式硬盘,容量达5~10MB,后来成为IBM PC/XT个人电脑最具特点的标准配置。 舒加特领导的这家公司,目前已是资产数十亿美元、员工10余万人的世界上最大的PC硬盘生产厂商之一。
自由软件之神
20世纪末,软件业发生的最大变革就是自由软件的全面复兴。在自由软件的浪潮下,软件业的商业模式脱胎换骨,从以卖程序代码为中心,转化为以服务为中心,而理查德·斯托尔曼则被称为软件业的自由之神。有人说,斯托尔曼应该算是世界上写软件最多的程序设计师。但是,斯托尔曼真正的力量是他的思想。在斯托尔曼的理论下,用户彼此拷贝软件不但不是“盗版”,而是体现了人类天性的互助美德。对斯托尔曼来说,自由是根本,用户可自由共享软件成果,随便拷贝和修改代码。他说:“想想看,如果有人同你说‘只要你保证不拷贝给其他人用的话,我就把这些宝贝拷贝给你’。其实,这样的人才是魔鬼”。
理查德·斯托尔曼
理查德·斯托尔曼一副披头士的打扮,看起来像现代都市里的野人,但如果他将一件“麻布僧袍”穿在身上,又戴上一顶圆形宽边帽子,有如绘画作品中环绕圣像头上的光环。一眨眼的功夫,他又变成圣人,散发着先知般的威严和力量。野人与圣人,恰恰就是这位自由软件的精神领袖理查德·斯托尔曼的双重属性,他既是当今商业软件领域野蛮的颠覆者,又是无数程序员和用户心目中神圣的自由之神。
微软帝国
据不久前的一期《福布斯》杂志的年度统计,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以587亿美元的个人资产仍排名世界首富。他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的财富比传统的汽车大王、石油大王、钢铁大王或金融寡头在200年时间里创造的家庭财富还多。
比尔·盖茨
像苹果砸出牛顿的智慧一样,个人电脑突入盖茨的脑海也有一个外在的启蒙者,这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它封面上Altair 8080型计算机的图片一下子点燃了比尔·盖茨的电脑梦。盖茨打电话给罗伯茨表示要给Altair研制Basic语言,之后,盖茨和艾伦在哈佛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地干了8周,为8008配上Basic语言,开辟了PC软件业的新路。
1975年5月,比尔·盖茨产生了退学的想法,他希望能和好友艾伦一起创办一个软件公司,由于父母的极力反对,比尔·盖茨没能马上退学,但他还是离开了西雅图到了亚帕克基。1975年7月,他与艾伦合作创建公司。微软公司前身成立时,比尔·盖茨正好20岁。
如今微软已成为了业内的“帝国”,除了主宰PC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外(这是微软的命脉),还涉足个人财务软件、教育及游戏软件、网络操作系统、商用电子邮件、数据库及工具软件、内部网服务器软件、手持设备软件、网络浏览器、网络电视、上网服务及近20个不同的Web网站。
PC直销
迈克·戴尔(Michael Dell)曾就读于奥斯汀的德克萨斯大学,19岁退学。
迈克尔·戴尔
1984年,迈克·戴尔以1000美元和一个在个人计算机业中前所未有的理念建立了戴尔公司,即避开给产品增值较少的中间商,直接向最终用户销售量身订制的个人计算机。这样可以根据订单生产以取消库存,并把后勤服务与供应商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规范化、低成本的企业文化。通过这种创新的直线订购方式和在业界率先倡导的服务和技术支持方案,戴尔公司已成为全球顶尖的个人计算机供应商之一,并且是领先的计算机直线订购公司和全球发展最快的主要计算机系统公司。
戴尔公司在PC的领导地位带来了全球革命,还被公认为是最大的计算机系统网上供应商,迈克·戴尔因此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之一,他的个人资产曾达到214.9亿美元。
苹果创始人
不久前,美国《洛杉矶时报》评选出了“20世纪经济领域50名最有影响力人物”,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与另一名苹果电脑公司创办人沃兹·尼克并列第5名,他们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创办苹果电脑,带动了全球个人电脑普及应用浪潮,并迫使IBM PC于1981年面市”。历经了20多年的磨炼,人们在史蒂夫·乔布斯身上发现了一系列走向成功的闪光之处:首先是信息消费技术产品的主导者,其次,是随机应变的企业家。
史蒂夫·乔布斯
1976年,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在乔布斯自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他们的第一个产品是一种没有键盘、机箱、声音和图像的计算机电路板,他们称之为Apple I。1977年4月他们成功开发了AppleⅡ,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台具有彩色图形显示功能、键盘、电源和造型的个人电脑产品,也是第一台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的个人电脑。1985年,苹果公司已经拥有了20亿美元的资产,成长为当时硅谷灿烂的明珠。
乔布斯的另一个功绩是在1997年9月重返该公司任首席执行官后,对奄奄一息的苹果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公司改组和一连串新产品降价促销的措施。乔布斯抓住Internet浪潮带来的机遇,相继推出了Power Macintosh G3、iMac和iBook等一系列划时代产品,不仅让苹果电脑公司起死回生,从赤字累累奇迹般地变为连番获利,而且使苹果在1998第四个财政季度创造了1.09亿美元的利润。苹果重新回到了全球信息技术潮流领袖的地位,并带动全球个人电脑与信息技术产品时尚化、易用化的新潮流。
以太网之父
鲍伯·梅特卡夫(Bob Metcalfo)被称为以太网之父,并且提出了网络的实用性与其使用者数目的平方成正比的“梅特卡夫法则”,即如果网络中有n个用户时,网络中就有n(n-1)个潜在商品,当第n+1个顾客加入此网时,该用户就向其他所有用户提供了2n个潜在商品。
鲍伯.梅特卡夫
鲍伯·梅特卡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后来到哈佛念博士。他在哈佛大学宣读了阐述以太网的论文,哈佛大学说理论性不强,要他进行理论升华,然后再答辩。梅特卡夫无奈,只好到心理学家泰勒这里来“升华”,想不到却搞出惊人之举。在他主持下,施乐硅谷研究中心1973年5月,第一次在局域范围内实现了微机间的联网。梅特卡夫欣喜不已,当他要给这个新联网系统取名字时,一想到哈佛大学说他的理论深度不够,就气不打一处来,想到19世纪末物理学家们提出的玄虚不已的以太(Ether)理论,就郑重其事把它命名为“以太网”(Ethernet),并于1977年申请了专利。1979年4月,鲍伯·梅特卡夫正式成立了3Com公司,目标就是推进以太网成为业界标准。现在当以太网带宽开始向10G迈进时,谁还能说以太网不是业界的一个标准呢? IT偏执狂
葛鲁夫绝对是20世纪史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他开创了微处理器产业、引爆了个人电脑革命并一手将英特尔打造成超级竞争机器。他的竞争策略是:推出新产品、主动降价打击竞争对手、再推出新产品……,这个逼迫自己不断进步,不让对手有任何喘息空间的策略,让英特尔主宰个个电脑产业的时间超过十年。现在他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但葛鲁夫仍然是位值得研究的大师。
安迪·葛鲁夫
1998年1月5日,是葛鲁夫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他战胜了英国王妃戴安娜、克隆绵羊多莉之父伊安·威尔马特和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成为《时代周刊》新一届的年度世界风云人物,加上1997年英特尔辉煌的业绩,葛鲁夫的名声和威望被推上了巅峰。
而之后的葛鲁夫选择了急流勇退,1998年5月他将CEO一职交给公司总裁贝瑞特,只留下更具象征性的董事会主席一职。这一方面与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有关,另一方面是处于战略转折点的CPU市场,迫使他提前让贤。此后,由于公司业绩不佳,加上低端市场操作不力,公司股票比高峰时下跌30%以上。葛鲁夫走得恰是时候,这位好斗、爱发脾气、有驾驭力的铁腕人物必须将权力之杖让与一个更和气、更具亲和力的人,才能使英特尔力挽狂澜。
蓝色救星
20世纪80年代末,将头埋在沙里的IBM公司经理们,面对新崛起的个人电脑还死抱着大型电脑的概念不放。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欧美经济萧条,IBM公司内部机构臃肿,连续几年公司股票不断下跌,一时间,不少持悲观态度的人士认为,IBM已经难以逃脱覆舟的命运,当时的IBM几乎成了一辆没人要的破车。
路易斯·郭士纳
1993年郭士纳正式接管IBM,开始发起向PC业的进军,重振IBM雄威。1994年底,IBM获得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赢利30亿美元。正如郭士纳所说,信息革命即将发生,IBM再也不能靠亮皮鞋和微笑来过关了。
1995年6月5日,处理完内部事务的郭士纳终于将锋芒扫向了外界。他瞄上了Lotus公司,不顾Lotus总裁吉姆·曼兹的反对,决定强行吞并。6月11日,这桩生意最终以35亿美元成交,成为当时软件史上最大的购并案。之后,郭士纳将Lotus的Notes软件作为武器,向软件市场发动总攻,并一举拿下了企业网络市场。1995年,IBM营收突破了700亿美元大关。
郭士纳为IBM带来了滚滚利润,也为他自己挣得了不菲的收入。1996年他已获得了82.5万股期权,账面价值6900万美元。1997年3月,董事会同意再给他增加30万股期权,希望他再干一个任期到2002年,为此公司将另加200万股票认购权。如果IBM股票能保持10%的增势,那这批股票将值3.3亿美元。
西装洗涤与保养的小窍门
作者:cmscn 日期:2006-11-24
西装的洗涤有干洗和湿洗两种方法。干洗是适用局部污垢清洗,在洗之前先检查哪些部位受污。然后,用水喷湿喷透,放少量的高级肥皂或洗衣粉,用刷子刷干净,再用清水把去污剂(肥皂、洗衣粉之类)漂净。否则干后这些部位会泛起白色斑块。洗净后晾干至八九成,把西装铺放在平坦的毡面上,再用半干湿的白布,铺平在要熨地西装表面,顺序用熨斗把西装熨平熨干。湿洗,将西装用水洗透洗净。其方法与干洗相同。其清洁剂可选用“丝毛类洗涤剂”洗涤。切忌用洗衣机洗西装。在熨烫西装时不要用毛巾作垫,最好选用不褪色的白布。每当不穿西装的时候,就应及时将口袋的东西取出,用毛刷顺方向把西装表面的尘土扫净。若条件允许,用西装衣架挂起,外罩一个干净的胶袋。这样既防西装变形,又防尘埃玷污。如不能将西装挂起,可按平时折衬衫的方法,把西装折叠后,放在塑膜袋里,也可用纸包着樟脑丸一同存放。切忌用力压,或折一团,压实,压皱。
西装太脏,不宜干洗时,洗涤前应先在冷水中浸泡20分钟左右,用双手大把挤出水分,放入40℃左右的中性洗衣粉液(每件1汤匙)或皂片液中浸泡10分钟,切忌热水浸泡和用碱性强的肥皂。将衣服带水捞出,刷洗时要注意“三平一匀”,即洗衣板平、衣服铺平、洗刷走平、用力均匀。洗刷重点,上衣是:翻领、前襟、下摆、口袋、袖口和两肩;西裤是:裤腰、裤袋、前后裤片和裤角。刷洗后把衣服放回洗涤液中拎涮几次,然后挤除洗涤液,用白醋25克加温水洗净,再用冷水漂洗。拉直理平各部位,挂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切忌火烤或强日光曝晒。
西装巧保养
收藏前应刷清、熨平、晒干。全毛西装要将樟脑丸用纸包好,放在衣服口袋
里和衣柜内放虫蛀,化纤织物不必放樟脑丸。
1.西装不穿时,最好用适合西装肩阔斜度的衣架吊挂。穿后要用软刷轻轻刷去
灰尘,以保持西装面料的洁净。
2.穿着的西装被水淋湿后,要立即用干净的毛巾将水吸干,然后用洁净的白布
覆盖,加以熨烫整理。西装粘上油渍后,可用药棉蘸汽油擦洗,擦洗面要大
些。擦净油污后用干毛巾或干布将汽油留下的痕迹轻轻擦干,再用清洁湿白布
覆盖熨烫。熨烫时要控制温度,不停的移动熨斗,以防止损伤面料和产生极
光。
3.西装穿脏后,全毛料精做西装不宜用水洗涤,也不宜用洗衣机洗涤,应以干
洗为宜,以保持西装的原型。简制西装,包括用色织中长纤维仿毛呢或晴纶仿
毛呢缝制的,可以用水洗涤。但洗涤时要注意方法,最好用温水泡适量皂片,
将衣服放入浸泡。浸后稍许揉搓一下,用清水过净,再用衣架挂在荫凉处,干
后将衣服熨烫平整。
西装太脏,不宜干洗时,洗涤前应先在冷水中浸泡20分钟左右,用双手大把挤出水分,放入40℃左右的中性洗衣粉液(每件1汤匙)或皂片液中浸泡10分钟,切忌热水浸泡和用碱性强的肥皂。将衣服带水捞出,刷洗时要注意“三平一匀”,即洗衣板平、衣服铺平、洗刷走平、用力均匀。洗刷重点,上衣是:翻领、前襟、下摆、口袋、袖口和两肩;西裤是:裤腰、裤袋、前后裤片和裤角。刷洗后把衣服放回洗涤液中拎涮几次,然后挤除洗涤液,用白醋25克加温水洗净,再用冷水漂洗。拉直理平各部位,挂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切忌火烤或强日光曝晒。
西装巧保养
收藏前应刷清、熨平、晒干。全毛西装要将樟脑丸用纸包好,放在衣服口袋
里和衣柜内放虫蛀,化纤织物不必放樟脑丸。
1.西装不穿时,最好用适合西装肩阔斜度的衣架吊挂。穿后要用软刷轻轻刷去
灰尘,以保持西装面料的洁净。
2.穿着的西装被水淋湿后,要立即用干净的毛巾将水吸干,然后用洁净的白布
覆盖,加以熨烫整理。西装粘上油渍后,可用药棉蘸汽油擦洗,擦洗面要大
些。擦净油污后用干毛巾或干布将汽油留下的痕迹轻轻擦干,再用清洁湿白布
覆盖熨烫。熨烫时要控制温度,不停的移动熨斗,以防止损伤面料和产生极
光。
3.西装穿脏后,全毛料精做西装不宜用水洗涤,也不宜用洗衣机洗涤,应以干
洗为宜,以保持西装的原型。简制西装,包括用色织中长纤维仿毛呢或晴纶仿
毛呢缝制的,可以用水洗涤。但洗涤时要注意方法,最好用温水泡适量皂片,
将衣服放入浸泡。浸后稍许揉搓一下,用清水过净,再用衣架挂在荫凉处,干
后将衣服熨烫平整。
Tags: 窍门
注意:10种新人最让前辈讨厌
作者:cmscn 日期:2006-11-14
7月至今,不少新人入职场已有一两个月了。新人要适应全新职场环境,周遭也在观察和评判着新人的素质和价值。新人的哪些行为、哪些素质在前辈眼中很不得人心呢?
今朝我们要盘点一下职场新人最不受欢迎的10个地方。
排名第1 极不合群
物流公司职员 王先生虽然我们公司新进的职员上班时基本都是坐在办公桌前处理单据等,并不需要性格过分热情开朗或者为人八面玲珑,但是公司当然也不希望找一个类似于患自闭症的职员每天像空气一样地存在。新来的一批职员中有一个女孩子就内向得让人受不了。她刚来上班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她是几点来的,往往是办公室中我偶尔头一抬,猛地看见刚才还空着的位子上已经有一个身影端坐在那里。下班时候也是这样,大家才开几句玩笑的时候看见她还在,刚回到座位上忽然就发现她的桌上已经清理一空,下班了。被她这么毫无声息地一来一往吓过几次,我们大家也都习惯了,最后几乎都渐渐忽略她的存在了。
本来,新人刚入职场,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可以和同事们聊聊天、吃吃饭熟络起来,有几个新人的确是这么做的,也已经融入了大团体,但是这位新人愣是坚持每天自己带饭来,时间一到,微波炉里一转,就躲到会议室的角落里一个人吃闷饭去了。周末同事们搞过几次小范围的活动,一起吃饭、唱歌什么的,也从没见她参加过。如此不合群的新人,大伙儿还真是第一次见识。也有几位好心的同事一开始主动找她搭讪,可是她最多礼貌地回答一下,然后就又跟得了自闭症一样,一言不发。后来同事私底下聊起,有人用“太可怕了”来形容她。
排名第2 太爱表现
广告公司总代理刘先生
我们公司新进来的一个员工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他的座位在我斜对面,我们互相可以看到半个头。当然平时没事是不会刻意去看他的,但是几个月相处下来,我发觉有很多次听他打电话,还真不那么习惯,就会偷偷看他两眼。
他本身是学日语专业的,但是工作中暂时没有他专业的“用武之地”。然而,他似乎并不甘心这样的状况,仿佛不用到日语就难受得无法工作似的。于是,平时同事交流或者开玩笑,有事没事他总会夹杂几句日语,如果在场有人听得懂还好,问题是同事中没有一个懂日语的。他也不顾这样的表现会让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反感,一边讲一边还要看看其他同事,尤其是女同事,那种眼神就像是在炫耀:“瞧我日语讲得多顺溜。”几乎每隔两天,他都要打一两通完全讲日语的电话,一开始我还纳闷我们并没有那么重要的日本客户啊,所以听到他对着电话听筒日语讲得欢畅,我就会多看他几眼,瞧他那语气、强调,也是在打私人电话。公司虽没有明文规定不准打私人电话,但是这样张狂地表现自己,未免过头了吧。大家知道你会日语,也犯不着如此强调的。
排名第3 推卸责任
人事专员韩小姐
我最讨厌的新人是那种不肯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听不得别人批评,总喜欢推卸责任。别看新人一般都很嫩,但是有时候也会有人“以嫩卖嫩”。仗着自己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就什么事情都拿自己是新人来做挡箭牌。一旦做错事被发现,即开始猛找借口,还不忘加上一条理由:“我是新来的,所以原本不懂这样的规矩。”
有一些新人直到做了一两个月后,还会有一种把自己当作新人的心态,觉得其他同事应该照顾自己。
有什么问题也一概不管自己的事。新人开始一两次说自己没经验犯了错没关系,大家都可以谅解,但是一遇到问题就把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势必引起旁人反感。在职场中,推卸责任的人本身就不受人尊敬,何况新人与周围的环境还没有完全磨合好,这样如何在职场中建立个人品牌?我只能说,这样的新人,往往面临人际关系的危机。
排名第4 行为怪异
贸易公司业务组姚先生
我们曾经来过一位新员工,刚进来的时候没发现什么特别不好的地方。那时正好是冬天,天气还算好,大部分人认为并不是很冷,但突然有一天我们发觉这位新员工进入办公室总是戴着帽子。她的帽子是连着衣服的那种,而且全黑。一开始大家都没觉得什么,可后来发觉她每天都是同样的打扮,而且进了公司也没有脱掉帽子的意向,整个一天上班都是保持这样的装束,不免让人觉得怪异。
经过查证,发觉她并没有秃发、掉发的尴尬,就更加不明白她为什么那么喜欢戴着帽子。最近大片《达。芬奇密码》上映,我们越发觉得她的背影看上去很像电影中的异教徒,不由得让大家都产生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另外,她走路的声音也很轻,整天戴着帽子不发声音地移来移去,平添大家的恐惧感。后来我们试着跟她提出,但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说她是很执着地喜欢戴帽子吧。到最后,我们实在忍无可忍了,向公司领导反映,公司领导出面向该员工提出了想法。最后该新员工也很知趣地改换门庭了。
排名第5 自作主张
贸易公司销售主管 Julian
我们公司曾经来了一位新员工,第一天进公司,就毫不介意地对身边的同事说:“哎,电脑借给我用一下!”还没等同事回答,已经一把把电脑抢过去使用了,同事看了长久无语。隔了几天,她又擅自使用别人的洗面奶等化妆品,正巧被同事看见,就生气地质问她:“你怎么可以随便用别人的东西?”可是她好像一点没有羞耻感,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以为是公用的,就使用了。”同事听后,真的是一肚子的火。从这以后,同事们的物品上都贴好名字,省得私有物品被当作公用品被人使用。也是自从这件事情之后,公司没有一个同事愿意跟她主动说话。
这样过了没多久,这位新人也总算感觉到异样气氛,很自觉地申请了离职,原因是不适合该岗位,但实际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人与人交往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都要与人为善。且走到哪里都应该有最起码的礼仪。想要人际关系如鱼得水,就不可能所有事情都以自己为中心,至少要考虑到别人的立场。这位新人处处自作主张,其后果可想而知。
排名第6 敷衍了事
展会公司项目负责人 麦先生
新人来公司,总是要从基本的工作开始做起,在慢慢适应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整个工作环节的流程。何况,展会业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就是这样,筹备期比较长,工作内容也比较繁杂琐碎,但是只有经历过这个过程,才会对最终举办成功一个项目有成就感。在漫长的准备阶段,展会公司需要做的就是宣传、招商、租借、反复确认等,不断地打电话给参展商确认一些细节问题。
这份工作看似简单,但是整天握着听筒打电话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所以,我们的一位新人就因此而受不了,开始“捣浆糊”了。找全了名单叫他第一遍打电话推荐我们正在筹备的这个展会,问问对方有没有兴趣参展,他一开始打得很卖力,可是毕竟工作太单调,后来他就开始偷懒了。我在旁边偷偷观察他,发现到最后,凡没打通的或者暂时找不到负责人的电话,他就忽略不打了。然后向我们报告说这些单位不准备参加本次展会。这是何等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又会让公司产生多少损失?这样的新人一开始太让人诧异,经过我暗示指点,也没见他工作态度积极一点,反而因为有了“前科”而让我放不下心,每次他报告什么事情有问题或者无法完成,我总会认为他有敷衍了事的嫌疑。我相信没有哪个公司喜欢拥有这种工作态度的员工。
排名第7 不拘小节
李先生 部门主管
现在的年轻人特别讲究个性,原来公司里有个新来的,男生,他戴一个耳钉,头发染黄,一小撮一小撮的。每次一进来都会令大家眼前一亮,牛仔裤上剪几个大洞,电脑包斜挎在身上,走起路来松松垮垮。做事明显带有自我标签,而且喜欢跟潮流。我为此特地跟他谈过,他说穿西装穿得太死板了,没有年轻人的感觉。我就让他到写字楼的大门口,看看走下来年龄差不多的人穿的是什么。
一些新人真的很不懂礼貌。进门自己先进、出门自己先出,主管、同事走到他身边说事情,作为新人第一时间要站起来,这些都是很基本的礼仪,而我看到很多的职场新人,往靠垫上一靠,二郎腿一翘,很没有教养。企业是由很多人组成的一个团队,你过了头就会影响大家。
排名第8 眼高手低
苏小姐 文员
我在公司工作10年有余,也算是公司的老职工了。近两年公司新进来的员工比较多,现在的大学生,对社会接触要比过去早得多,接受新东西也快,社会阅历比较丰富,可是总觉得他们太浮躁,拿八面玲珑当聪明智慧。
刚参加工作,一些新人跑腿、倒水、帮忙做事都还蛮勤快,可是撑不了一个月就原形毕露。毕竟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工作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品质都不够。工作久了,一些学生感觉比较枯燥,不太愿意吃苦。坦白讲,大学生,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吃苦精神是少了一点。“80后主”要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被寄予厚望,觉得要做一番大事,不太愿意做小事。在处事的方式方法上,也不会很认真去做,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不会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
排名第9 缺乏主动
林先生 营销主任
新人刚来公司都会接受培训,而且我们老员工一般也都会帮助他们,但是很多新人就像算盘一样拨一拨动一动,不拨就不动,人家不来教他,他也就不学了,就等在那儿等别人来教。有一次,我...
今朝我们要盘点一下职场新人最不受欢迎的10个地方。
排名第1 极不合群
物流公司职员 王先生虽然我们公司新进的职员上班时基本都是坐在办公桌前处理单据等,并不需要性格过分热情开朗或者为人八面玲珑,但是公司当然也不希望找一个类似于患自闭症的职员每天像空气一样地存在。新来的一批职员中有一个女孩子就内向得让人受不了。她刚来上班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她是几点来的,往往是办公室中我偶尔头一抬,猛地看见刚才还空着的位子上已经有一个身影端坐在那里。下班时候也是这样,大家才开几句玩笑的时候看见她还在,刚回到座位上忽然就发现她的桌上已经清理一空,下班了。被她这么毫无声息地一来一往吓过几次,我们大家也都习惯了,最后几乎都渐渐忽略她的存在了。
本来,新人刚入职场,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可以和同事们聊聊天、吃吃饭熟络起来,有几个新人的确是这么做的,也已经融入了大团体,但是这位新人愣是坚持每天自己带饭来,时间一到,微波炉里一转,就躲到会议室的角落里一个人吃闷饭去了。周末同事们搞过几次小范围的活动,一起吃饭、唱歌什么的,也从没见她参加过。如此不合群的新人,大伙儿还真是第一次见识。也有几位好心的同事一开始主动找她搭讪,可是她最多礼貌地回答一下,然后就又跟得了自闭症一样,一言不发。后来同事私底下聊起,有人用“太可怕了”来形容她。
排名第2 太爱表现
广告公司总代理刘先生
我们公司新进来的一个员工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他的座位在我斜对面,我们互相可以看到半个头。当然平时没事是不会刻意去看他的,但是几个月相处下来,我发觉有很多次听他打电话,还真不那么习惯,就会偷偷看他两眼。
他本身是学日语专业的,但是工作中暂时没有他专业的“用武之地”。然而,他似乎并不甘心这样的状况,仿佛不用到日语就难受得无法工作似的。于是,平时同事交流或者开玩笑,有事没事他总会夹杂几句日语,如果在场有人听得懂还好,问题是同事中没有一个懂日语的。他也不顾这样的表现会让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反感,一边讲一边还要看看其他同事,尤其是女同事,那种眼神就像是在炫耀:“瞧我日语讲得多顺溜。”几乎每隔两天,他都要打一两通完全讲日语的电话,一开始我还纳闷我们并没有那么重要的日本客户啊,所以听到他对着电话听筒日语讲得欢畅,我就会多看他几眼,瞧他那语气、强调,也是在打私人电话。公司虽没有明文规定不准打私人电话,但是这样张狂地表现自己,未免过头了吧。大家知道你会日语,也犯不着如此强调的。
排名第3 推卸责任
人事专员韩小姐
我最讨厌的新人是那种不肯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听不得别人批评,总喜欢推卸责任。别看新人一般都很嫩,但是有时候也会有人“以嫩卖嫩”。仗着自己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就什么事情都拿自己是新人来做挡箭牌。一旦做错事被发现,即开始猛找借口,还不忘加上一条理由:“我是新来的,所以原本不懂这样的规矩。”
有一些新人直到做了一两个月后,还会有一种把自己当作新人的心态,觉得其他同事应该照顾自己。
有什么问题也一概不管自己的事。新人开始一两次说自己没经验犯了错没关系,大家都可以谅解,但是一遇到问题就把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势必引起旁人反感。在职场中,推卸责任的人本身就不受人尊敬,何况新人与周围的环境还没有完全磨合好,这样如何在职场中建立个人品牌?我只能说,这样的新人,往往面临人际关系的危机。
排名第4 行为怪异
贸易公司业务组姚先生
我们曾经来过一位新员工,刚进来的时候没发现什么特别不好的地方。那时正好是冬天,天气还算好,大部分人认为并不是很冷,但突然有一天我们发觉这位新员工进入办公室总是戴着帽子。她的帽子是连着衣服的那种,而且全黑。一开始大家都没觉得什么,可后来发觉她每天都是同样的打扮,而且进了公司也没有脱掉帽子的意向,整个一天上班都是保持这样的装束,不免让人觉得怪异。
经过查证,发觉她并没有秃发、掉发的尴尬,就更加不明白她为什么那么喜欢戴着帽子。最近大片《达。芬奇密码》上映,我们越发觉得她的背影看上去很像电影中的异教徒,不由得让大家都产生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另外,她走路的声音也很轻,整天戴着帽子不发声音地移来移去,平添大家的恐惧感。后来我们试着跟她提出,但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说她是很执着地喜欢戴帽子吧。到最后,我们实在忍无可忍了,向公司领导反映,公司领导出面向该员工提出了想法。最后该新员工也很知趣地改换门庭了。
排名第5 自作主张
贸易公司销售主管 Julian
我们公司曾经来了一位新员工,第一天进公司,就毫不介意地对身边的同事说:“哎,电脑借给我用一下!”还没等同事回答,已经一把把电脑抢过去使用了,同事看了长久无语。隔了几天,她又擅自使用别人的洗面奶等化妆品,正巧被同事看见,就生气地质问她:“你怎么可以随便用别人的东西?”可是她好像一点没有羞耻感,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以为是公用的,就使用了。”同事听后,真的是一肚子的火。从这以后,同事们的物品上都贴好名字,省得私有物品被当作公用品被人使用。也是自从这件事情之后,公司没有一个同事愿意跟她主动说话。
这样过了没多久,这位新人也总算感觉到异样气氛,很自觉地申请了离职,原因是不适合该岗位,但实际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人与人交往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都要与人为善。且走到哪里都应该有最起码的礼仪。想要人际关系如鱼得水,就不可能所有事情都以自己为中心,至少要考虑到别人的立场。这位新人处处自作主张,其后果可想而知。
排名第6 敷衍了事
展会公司项目负责人 麦先生
新人来公司,总是要从基本的工作开始做起,在慢慢适应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整个工作环节的流程。何况,展会业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就是这样,筹备期比较长,工作内容也比较繁杂琐碎,但是只有经历过这个过程,才会对最终举办成功一个项目有成就感。在漫长的准备阶段,展会公司需要做的就是宣传、招商、租借、反复确认等,不断地打电话给参展商确认一些细节问题。
这份工作看似简单,但是整天握着听筒打电话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所以,我们的一位新人就因此而受不了,开始“捣浆糊”了。找全了名单叫他第一遍打电话推荐我们正在筹备的这个展会,问问对方有没有兴趣参展,他一开始打得很卖力,可是毕竟工作太单调,后来他就开始偷懒了。我在旁边偷偷观察他,发现到最后,凡没打通的或者暂时找不到负责人的电话,他就忽略不打了。然后向我们报告说这些单位不准备参加本次展会。这是何等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又会让公司产生多少损失?这样的新人一开始太让人诧异,经过我暗示指点,也没见他工作态度积极一点,反而因为有了“前科”而让我放不下心,每次他报告什么事情有问题或者无法完成,我总会认为他有敷衍了事的嫌疑。我相信没有哪个公司喜欢拥有这种工作态度的员工。
排名第7 不拘小节
李先生 部门主管
现在的年轻人特别讲究个性,原来公司里有个新来的,男生,他戴一个耳钉,头发染黄,一小撮一小撮的。每次一进来都会令大家眼前一亮,牛仔裤上剪几个大洞,电脑包斜挎在身上,走起路来松松垮垮。做事明显带有自我标签,而且喜欢跟潮流。我为此特地跟他谈过,他说穿西装穿得太死板了,没有年轻人的感觉。我就让他到写字楼的大门口,看看走下来年龄差不多的人穿的是什么。
一些新人真的很不懂礼貌。进门自己先进、出门自己先出,主管、同事走到他身边说事情,作为新人第一时间要站起来,这些都是很基本的礼仪,而我看到很多的职场新人,往靠垫上一靠,二郎腿一翘,很没有教养。企业是由很多人组成的一个团队,你过了头就会影响大家。
排名第8 眼高手低
苏小姐 文员
我在公司工作10年有余,也算是公司的老职工了。近两年公司新进来的员工比较多,现在的大学生,对社会接触要比过去早得多,接受新东西也快,社会阅历比较丰富,可是总觉得他们太浮躁,拿八面玲珑当聪明智慧。
刚参加工作,一些新人跑腿、倒水、帮忙做事都还蛮勤快,可是撑不了一个月就原形毕露。毕竟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工作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品质都不够。工作久了,一些学生感觉比较枯燥,不太愿意吃苦。坦白讲,大学生,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吃苦精神是少了一点。“80后主”要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被寄予厚望,觉得要做一番大事,不太愿意做小事。在处事的方式方法上,也不会很认真去做,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不会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
排名第9 缺乏主动
林先生 营销主任
新人刚来公司都会接受培训,而且我们老员工一般也都会帮助他们,但是很多新人就像算盘一样拨一拨动一动,不拨就不动,人家不来教他,他也就不学了,就等在那儿等别人来教。有一次,我...
做黄色网站到底犯了什么罪?
作者:cmscn 日期:2006-11-09
感觉是要有人出来给大家扫盲了
经常看到不少兄弟明目张胆的说做H站做XXX论坛,
也总看到好心的朋友提醒最近要严打了
感觉是相当一部分朋友对法律不了解
如果要干某一行,最好还是先了解下这个行业的相关规定
不然吃亏的始终还是自己。。。
言归正传,目前国家对网上色情进行管理的法律依据是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4年9月3日 颁布的
http://net.china.com.cn/chinese/ic/426757.htm
这个司法解释主要是把我国刑法三百六十三条和三百六十四条跟网络实际结合起来了
简单的说刑法三百六十三条就是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刑法三百六十四条就是传播淫秽物品罪
两者的区别相信不用我多说了,就是传播的目的是不是为了赚钱
都是传播淫秽制品,现在看看什么样的情节构成犯罪
QUOTE:
第一条
(一)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影、表演、动画等视频文件二十个以上的;
(二)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音频文件一百个以上的;
(三)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刊物、图片、文章、短信息等二百件以上的;
(四)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的淫秽电子信息,实际被点击数达到一万次以上的;
(五)以会员制方式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注册会员达二百人以上的;
其他一些具体的计算规则先不说,光看看这几条
就拿最简单的论坛来说,注册人数二百人,这可能是一些中小规模论坛一天的注册量
大家都构成犯罪了,很轻易的进了被打击的圈子,
也就是说要进监狱了,要坐牢了,
要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成为人民的敌人,被专政的对象。
不要笑,这是很严肃并且很残酷的事情!
再来看看如何定罪量刑
如果你只是为了好玩,没有想过赚钱并且没有收到任何形式的钱
那么很幸运,你触犯了刑法三百六十四条就是传播淫秽物品罪
你面临的可能只是拘役到最高两年的刑罚
别人的两年不长,放在你自己身上 ,而且对大多数二十出头的站长来说
这两年意味着什么,相信大家知道。
大家都不傻,哪有白辛苦的,做站,特别是做这种高风险的站
肯定是要回报的,就是说要赚钱,
这个时候会是什么情况呢?
QUOTE:
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定罪处罚:
QUOTE:
犯本罪的,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年,10年,无期,慢慢感觉到可怕了吧,现在我们来看看什么叫做情节严重
QUOTE:
实施第一条规定的行为,数量或者数额达到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六)项规定标准五倍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达到规定标准二十五倍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看到了吧,还是以论坛为例,二十五倍,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一个论坛,注册会员在 200人 X 25倍 =5000人
就是情节特别严重!,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知道厉害了吧,5000会员的论坛会让你在监狱待10年以上!
这就是法律,铁的法律!
再告诉大家一个好点地消息,就是如果是三年以下的刑期可以争取缓刑
什么样的人可以争取缓刑呢?一贯表现良好而误入歧途的那种
可这个谁说了算呢?不是你自己的一贯表现,而是你在法官面前的“表现”
相信这个我不用多解释了。
法律面前的确是人人平等的,只要你有实力,而这个“实力”很轻松的要花去6位数!
(大家可以去搜索下相关的新闻,可以发现量刑其实跟情节关系不大,很有趣的)
再说说那些卖空间或提供其他渠道的吧,
QUOTE:
第七条 明知他人实施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犯罪,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空间、通讯传输通道、费用结算等帮助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共同犯罪论处。
卖空间的是否“明知”大家心里有数,就算真的不知道,
你得跟公检法说,同样,要让他们相信,也是要讲实力的
我不是学法律的,只是作为一个站长对这个多关心一点
不要以为做这个的很多,抓不到头上来,
哪怕只是万分之一的可能,都不要拿自己的青春赌
落伍出事的人不止是小芋头一个人
不要以为自己有点后台
现在憋足了劲想往上爬的公检法多的是
能破获这种新型“高科技”犯罪就好像放了神州八号能让自己青云直上
而且涉世未深的年轻站长是很好对付的
别看你在网上如何风光,到了他们的地盘就由不得你了
来源:http://www.im286.com/viewthread.php?tid=1289119
经常看到不少兄弟明目张胆的说做H站做XXX论坛,
也总看到好心的朋友提醒最近要严打了
感觉是相当一部分朋友对法律不了解
如果要干某一行,最好还是先了解下这个行业的相关规定
不然吃亏的始终还是自己。。。
言归正传,目前国家对网上色情进行管理的法律依据是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4年9月3日 颁布的
http://net.china.com.cn/chinese/ic/426757.htm
这个司法解释主要是把我国刑法三百六十三条和三百六十四条跟网络实际结合起来了
简单的说刑法三百六十三条就是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刑法三百六十四条就是传播淫秽物品罪
两者的区别相信不用我多说了,就是传播的目的是不是为了赚钱
都是传播淫秽制品,现在看看什么样的情节构成犯罪
QUOTE:
第一条
(一)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影、表演、动画等视频文件二十个以上的;
(二)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音频文件一百个以上的;
(三)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刊物、图片、文章、短信息等二百件以上的;
(四)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的淫秽电子信息,实际被点击数达到一万次以上的;
(五)以会员制方式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注册会员达二百人以上的;
其他一些具体的计算规则先不说,光看看这几条
就拿最简单的论坛来说,注册人数二百人,这可能是一些中小规模论坛一天的注册量
大家都构成犯罪了,很轻易的进了被打击的圈子,
也就是说要进监狱了,要坐牢了,
要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成为人民的敌人,被专政的对象。
不要笑,这是很严肃并且很残酷的事情!
再来看看如何定罪量刑
如果你只是为了好玩,没有想过赚钱并且没有收到任何形式的钱
那么很幸运,你触犯了刑法三百六十四条就是传播淫秽物品罪
你面临的可能只是拘役到最高两年的刑罚
别人的两年不长,放在你自己身上 ,而且对大多数二十出头的站长来说
这两年意味着什么,相信大家知道。
大家都不傻,哪有白辛苦的,做站,特别是做这种高风险的站
肯定是要回报的,就是说要赚钱,
这个时候会是什么情况呢?
QUOTE:
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定罪处罚:
QUOTE:
犯本罪的,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年,10年,无期,慢慢感觉到可怕了吧,现在我们来看看什么叫做情节严重
QUOTE:
实施第一条规定的行为,数量或者数额达到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六)项规定标准五倍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达到规定标准二十五倍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看到了吧,还是以论坛为例,二十五倍,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一个论坛,注册会员在 200人 X 25倍 =5000人
就是情节特别严重!,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知道厉害了吧,5000会员的论坛会让你在监狱待10年以上!
这就是法律,铁的法律!
再告诉大家一个好点地消息,就是如果是三年以下的刑期可以争取缓刑
什么样的人可以争取缓刑呢?一贯表现良好而误入歧途的那种
可这个谁说了算呢?不是你自己的一贯表现,而是你在法官面前的“表现”
相信这个我不用多解释了。
法律面前的确是人人平等的,只要你有实力,而这个“实力”很轻松的要花去6位数!
(大家可以去搜索下相关的新闻,可以发现量刑其实跟情节关系不大,很有趣的)
再说说那些卖空间或提供其他渠道的吧,
QUOTE:
第七条 明知他人实施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犯罪,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空间、通讯传输通道、费用结算等帮助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共同犯罪论处。
卖空间的是否“明知”大家心里有数,就算真的不知道,
你得跟公检法说,同样,要让他们相信,也是要讲实力的
我不是学法律的,只是作为一个站长对这个多关心一点
不要以为做这个的很多,抓不到头上来,
哪怕只是万分之一的可能,都不要拿自己的青春赌
落伍出事的人不止是小芋头一个人
不要以为自己有点后台
现在憋足了劲想往上爬的公检法多的是
能破获这种新型“高科技”犯罪就好像放了神州八号能让自己青云直上
而且涉世未深的年轻站长是很好对付的
别看你在网上如何风光,到了他们的地盘就由不得你了
来源:http://www.im286.com/viewthread.php?tid=1289119